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忍让,却对家人发火?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对朋友和上司能够包容忍让,却对家人缺乏耐心?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价值标准的评判体系,俗称价值观。说来虽然简单,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很大一部分不为自己所知,甚至你以为的价值观其实并不是你真正的价值观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例说明。

哲学中有个很著名的电车实验,曾被著名哈佛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作为自己公开课《公正》的开篇讨论:一辆失控的电车正要撞上前方的人,左边是四个人,右边是一个人?你作为司机,将把方向盘转向哪一边?很多人会选择转右边,因为死一个总比死四个好。但如果右边那个人是你的顶头上司或者你的家人呢?你会怎么选?

有一本书专门讨论电车实验的各种复杂的延伸情况,每种延伸情况其实隐含对应的都是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通过人们的选择,我们就可以窥见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价值判断。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忍让,却对家人发火?

行动上的选择,尤其是在压力下做出的本能选择,是最好的判断人性的依据。

如题目中所说的,有些人对朋友和上司能够包容忍让,却对家人缺乏耐心,他的行为选择证明了在他内心中,获取朋友和上司等外部他人的认同与欣赏,是他价值感的重要来源。这并不是说家人对他不重要,而是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如果他人的认同和欣赏是非常重要的,而家人对他已经是认同的状态,那么他必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获取更多认同,及巩固不牢固的认同之上。那么这时,他更在意朋友和上司而非家人的态度就理所当然了。

如果他意识到,假如他怠慢家人,那么也可能会失去家人的认同,或者他的价值观转变为“让家人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价值感”,那么他的行为才会转变为对家人耐心体贴。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忍让,却对家人发火?

要补充一句,压力之下的选择与千钧一发之际的本能反应还有所不同。

曾经有个妻子哭诉地震来临之际,丈夫先本能地跑了几步,然后才想到回来拉她一起跑,她觉得看透了丈夫的“本质”。但我并不很认同。人最本能的反应是自保,就像有东西砸下来,人的第一反应是抱头一样,这个丈夫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他心里不在乎妻子,这可能只是他的应激反应。当几秒钟的应激时长过后,他的价值体系马上开始起作用,选择了回来拉妻子一起走,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价值体系中妻子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忍让,却对家人发火?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投稿: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