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商家和消费者们共同期待的双十一一到!

消费者们的购物车里都已经攒了大量的商品,就等着双十一那天开抢。

而商家们也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攒了大量的战术,就等着双十一大坑一笔。

事实上,早在双十一活动进入我们视线的时候,我们就一头栽进了商家的套路。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1

双十一这个原本单纯的光棍节可以发展成疯狂购物的日子,最初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代偿心理。

在内心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不同程度的从物质层面寻找替代。

我们总被教导这样做,比如当孩子因为委屈和寂寞哭泣的时候,家长最爱干的事就是买个东西把孩子哄好。

所以很多内在寂寞空虚冷的人从很早就学会了用购物来进行代偿性的填补,无论是买吃的还是买用的。

光棍节这个强调情感匮乏的节日显然会增强某些人士进行代偿性填补的欲望,这时狡猾的商家用各种宣传夸大了这一点,并给消费者的代偿性填补指引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向——网购。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2

当消费者被商家的宣传吸引打开了购物网站,就一步跨进了商家的推销套路。

还没有浏览商品,一张限时优惠券或者现金抵扣券就被恶意满满地放进了你的账户。

和付费时直接满减不同,它实实在在地已经被你拥有了,而如果不在有效期内使用,你就失去了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一件已经拥有的东西的痛苦比得到一件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快乐要强的多,这就是损失厌恶效应。

商家就是利用这一点,争取到了大量排斥吃亏的消费者,让他们开始花时长认真挑选商品,并进一步走进推销套路。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3

在充斥着信息的页面上,最先引人注目的显然是价格。

大脑处理数字信息是非常快速并且下意识的,而商家就根据大脑的惯性处理方式设计了各种陷阱,让我们对价格产生各种错觉。

比如尾数定价法就利用我们对数字的心理定势,让我们产生99.95元比100.05元便宜很多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只差了0.1元,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按照阅读的顺序,优先处理了小数点前的数字,而99看起来比100便宜了1元。

除了对数字的直观心理感受,我们判断价格高低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比,原价时我们和其他功能相似产品对比价格,打折时我们和商品原价对比价格。

双十一的促销价旁一定会放上参考价就是利用这一点,哪怕我们理智上知道参考价有可能偏高,但心理上依然会感到促销价非常划算。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4

当消费者被划算的价格吸引随手打开商品详情时,会看到大量的图片介绍,而且很多商品都和一个美丽的模特或出名的代言人同时出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判断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好恶之上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断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

当我们看到美丽的人物形象或心目中的偶像时,我们首先会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快乐。

在此基础上,和人物同时出现的商品也会受到人物的光环笼罩,同样看起来靠谱且诱人,尽管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5

看完商品详情,紧接着就要浏览商品评论了。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聪明的商家会精心策划评论的顺序,让最好的评论展示在最前面,最不会出错的评论展示在最后面,而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评论混杂着放在中间。

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时,信息出现的顺序对我们形成印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最先出现的信息会影响我们对之后出现的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

当我们最先看到的都是好的评论时,对后面偶尔出现的差评我们会更倾向于认为那是个别现象或买家吹毛求疵。

当我们浏览完长长的评论看到最后的一大堆默认好评时,我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个产品没什么大毛病,因为记忆内容有限,我们对事物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会优于中间内容的记忆,这就是近因效应。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6

当消费者终于把一件商品放进购物车,阴险的商家迅速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推荐相关产品,于是消费者在商家的提醒下,有可能会发现更多自己缺少的东西,比如买了一件裙子发现缺一双鞋,买了一瓶粉底液发现缺一个粉底刷,买了一台高端的电脑发现缺一套高端的音响……

这种没有得到某些东西时感觉心理很平稳什么都不缺,但得到某东西后却不满足,感觉自己缺好多东西的状态就是配套效应。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07

你说你从来不看商家推荐?

那你也要抗得过身边人的推荐才行。

购物一直都不是一种单纯的买买买行为,它更多时候是一种社交行为,买到好东西之后互相分享介绍是人际互动中的一大谈资。

商家无形中安插了那么多“销售人员”在你身边,当他们一个个都买了一大堆心水好物并不停在你耳边叽叽喳喳时,你非常有可能在群体的压力和诱导下放弃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做和身边人一样的事情,毕竟从众效应不是那么容易对抗的。

然后,恭喜你,在商家的套路下抢了一大堆可能便宜,但事实上你并不那么钟爱也不那么需要也不那么好用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堆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直到它们寿终正寝。

一个心理咨询师角度解析双十一购物心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