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女儿太礼貌,最后把女儿逼到自杀

我曾接待过一个叫楠楠的女孩。她患有抑郁症,已经自杀过好几次。

送她来做心理治疗的,是她的妈妈。从她们踏进我的工作室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这对母女之间有哪里不对劲。直到楠楠的妈妈关门出去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楠楠,忙不迭地跟她道歉时,我才恍然大悟,这对母女之间最不自然的东西是母亲对女儿的那种过分的礼貌。

原来,楠楠的父母感情非常好。他们原本不打算要孩子,楠楠是因为一次避孕失败,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女儿的出生并没有让夫妻俩感到为人父母的喜悦,反而令他们觉得无所适从。对他们来讲,这个新来的小生命,就像二人世界里的第三者,他们不知该如何对待女儿,两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

后来,他们以工作忙无法照料女儿为由,将楠楠交给姥姥抚养。姥爷姥姥对外孙女十分宠爱,楠楠也在这样的宠爱当中顺利地成长。可楠楠五岁的时候,姥姥因为突发的疾病去世了,楠楠也就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之前,楠楠对父母的印象,就是时不时牵着手去姥姥家看她的叔叔阿姨,他们总是给她带去很多礼物,但留在她记忆中的,只有他们亲昵的背影。

父母对女儿太礼貌,最后把女儿逼到自杀

那天接楠楠回家的人是爸爸。一路上,爸爸似乎有些紧张,不断地问着楠楠一些琐碎的问题,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不好,你喜欢吃什么·····

楠楠不记得自己回答了些什么,她只记得,回到家她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布满泪痕的脸。爸爸立刻放下楠楠的行李,抱住了妈妈的肩开始安慰她。楠楠站在一旁,无所适从。

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妈妈,最后,她给妈妈倒了一杯水。当她颤颤巍巍地走过去,将水递到妈妈手里时,父母才好像忽然发现了她的存在。妈妈似乎被吓到了,她慌乱地接过水,对楠楠不住声地说:“谢谢,谢谢,麻烦你了!”

在向我描述这个场景的时候,楠楠的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这是她成长期间最常遇到的场景。后来的日子,虽然她和父母的关系不再像刚回家时那么生分,但只要她尝试着靠近妈妈,妈妈总会显得很紧张,年幼的她也曾经尝试着拉近与妈妈的距离,可无论她为妈妈做什么,妈妈总会很客气地向她道谢。

她第一次自杀,是有一次她提前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妈妈在房间里,高兴地不知说着什么话题。她不由自主地站在门口,羡慕地看着他们。发现楠楠过去了,妈妈为难地看了一眼爸爸,爸爸便向楠楠走过去,礼貌地说:“楠楠你去忙吧,不用管我和你妈。”

然后,爸爸关上了门,门里传来了妈妈的笑语。

父母对女儿太礼貌,最后把女儿逼到自杀

礼貌,是一种防御性的社交技巧。往往交情越浅、越陌生的人,我们才会对他们越礼貌。因为我礼貌,你不好意思给予我指责批评,因为我礼貌,对于一些你对我的不满意你也会尽量克制。礼貌也是索取帮助、获得满足的一种温柔的进攻方式。因为我礼貌,你不能够很生硬地拒绝我的示好,因为我礼貌,你不好意思直接推辞我的求助,因为礼貌,你狠不下心和我斤斤计较。礼貌能够淡化我们因对他人感到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同时,我们倾向于认为,他人会因我的礼貌而降低对我拒绝、否定、攻击的可能性。

心理学中,把这种向危险、恐惧的对象表现出加倍礼貌的行为,和在面对攻击时自动采取依从态度的行为,称为“被动”的自我保护(防御)手段。(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在家庭情感当中,礼貌原本没有问题。但当礼貌成为某一个家庭成员的专属时,就会成为一种非常强烈的伤害,它是隐藏在爱的名义下的软暴力,让你痛,也让你不明就里。

因为这种礼貌的姿态,也是一种无声的宣示你是外人,并不是我们之中的一员。

咨询中,楠楠哭着对我说,她曾经怀疑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可因为长得实在太像,加上父母不遗余力地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她才放弃了这个猜疑。但是,确认自己是亲生的,并不能减轻她任何的痛苦,相反,无数个夜里,她都在心里狠狠地追问:

如果我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如果我不是,那么我是谁?

她不得不靠自杀这种激烈的行为和随之而来的强烈痛苦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并肯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父母对女儿太礼貌,最后把女儿逼到自杀

可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不会帮助她走出伤痛,反而令她沉浸在自我惩罚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却忘了,原本错的并不是自己。

伤痛也许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晓伤痛从何而来。

PS:亲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今天的文章谈论的正是亲子关系的处理,显然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极大。那么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我的助手小小白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亲子关系自测表,关注微信公众号:柏燕谊,回复关键词:“亲子”,即可免费提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