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1

这个世界到充满了差异,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语言、种族与文化。小到人和人之间思维的差异、见解的争端。从本质来说我们都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沟通畅快

我们常常会困囿于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或者是无法理解他人。

这种苦恼与困惑,有时又成了矛盾与争执的开端。

没有人不想更好的被理解,能够更顺畅的沟通,也都希望能更通达的了解他人是如何想的。

但,为何我们如此难以做到呢?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2

人的思维活动,其实一个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过程。

而这其中,还会有很多个点作为起程转折的中转,不过总体而言,人的一项项思维过程就是从这些点中穿行而过的过程。

我们会有不同的思维结果,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人与人走过的思维路径不同,思维产生的连接和结果自然也就会不同。

人们总是更加习惯用自己走过的路径去衡量所有。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只看到,也只能看到,自己是如何从A走到B,那么只要路径不同,他人的思维对我们来说自然就会变得不可思议。

当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所有思维的可能,“无法理解”这个现象也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即便是同样的起点与终点(动机与结果),但由于行经的思考路径不同,彼此也会出现无法互相理解的情况。

而这个世界,“完全相同的思考路径”出现的几率太小了,任何细微的不同经历,都能让两个人的思考过程产生差别,所以,“理解与被理解”很难,也便成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不过,并非是无法解决。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3

想要彼此更多一些理解,首先,我们便需要走出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的便是:理解认同。

很多人会习惯性的觉得,“你理解我了就应该支持我”或者“我理解对方了似乎就需要支持对方”,这都是一种误区。

想让生活更多一些理解,我们首先就应该明白理解的本质。

理解,说白了,就是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想”的过程而已。它只是一种了解,而并非一种表态。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这从本质上就是两件事情。

而因为“惧怕表态”,或者“反感表态”,或者“利益冲突不能表示认同”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最终结果上的不一致,而在过程阶段,便在潜意识里将与之相关的一切全盘推翻,这也便自然会有了“无法理解”的情况出现。

这是人本能的出于立场不同所造成的过度自我保护。

因为我们总是下意识的觉得,好像理解了,就需要认同了一样。

但,理解与认同归根结底还是两件事情。

哪怕立场相对,加深对对方的了解,也能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做出决策。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4

而另一个误区,则是:理解同化。

看起来与上一条相似,但实质并不相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我们害怕了解的多了就会成为对方,所以尤其当我们面对自己认为不合格的父母,或者一个自己不欣赏的人的时候,我们更是下意识的只想远离,而非了解与理解。

但,就像任何一个优秀的警察都需要也必然会了解很多罪恶的案件与罪犯的心理活动一样,了解并不代表就会成为对方。

这是子集与母集的关系。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你了解的越多,选择也就越多,对他人的理解越多,可以避免的事情也就越多,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而对他人进行了解、理解的过程,也是坚定自己心性的过程。

就像那些伟大的警察们,即便天天与罪恶接触,但依然能守好内心的方向不是吗。

所以当正确认识这件事后,理解便不再是一件潜意识会抗拒的事情,而会成为自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处理好更多事情的工具。

我们只有消除了内心的上述两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顾虑,才能开始真正的提高“理解他人”与“让他人更好理解自己”能力的过程,否则即便看了再多攻略,也只会是纸上谈兵罢了。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5

那么,克服了潜意识中不正确的引导,现在,该如何做了呢?

就像文中开头所说的那样,任何人的思维过程,都是一个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过程。

想消除“无法理解”的情况,无论是对他人的不理解,还是自己的不被理解,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方式,便是让双方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思维产生的过程。

这过程,便包括了起点、途径的转折、终点,换句话说,就是对方做事的初衷、过程里经历了哪些可能产生影响的事情,对方的目的是什么。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这些要素了解清楚后,一个人的思维轨迹也便清晰可见了。

想要做到这些并不难,难的是,这个过程里,我们是否会因为自身情绪而给自己设限,进而无法了解与之相关的全部因素,进而做不到我们想达成的“互相理解”。

情绪化,是很多问题解决的最致命的干扰因素。

不是说人不可以有情绪,但,是先将情绪放到一边,做好该做的信息搜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处理问题;还是从一开始就头脑发热,什么都看不进去,也听不进去……

这就将引导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和结果。

冷静的人并非没有心,而是他们有更强的自控能力,而自控能力往往决定了事情处置结果的高下之分。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6

而除了更好的“理解他人”外,我们自己之所以“不被理解”,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协助对方,甚至是引领对方更好的一步步走向我们的”思维过程”。

人都会有“公主情结”,希望能有一个人懂自己、了解自己、帮助自己、爱护自己、拯救自己,而这种心态,无关乎性别。

但,如果你渴望被人理解的心足够强烈,那么,你就会明白,与其等待救赎,不如自我拯救!

既然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最好的方式绝不是原地等待那个被理解的机会出现,而是哪怕没有机会,也要自己创造机会;没有沟通,也要自己建立沟通,来让他人能一步步了解你、走近你,明白你之所以这样想的缘由。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当然,还是那句话,理解并不等于认同。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他人在了解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后一定能与自己观点一致。

能让他人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做,这本身之于原来苦苦不被理解的自己,便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不是吗。

而请相信,当一个人能做到更好的沟通,能让自己的生活里保持更顺畅的“理解他人与被他人理解”时,他距离更高一层次的带动他人、影响他人、号召力等等我们所羡慕的能力也就不远了。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07

每一种伟大的能力,都是从一些微小的习惯细节开始的。

而渐渐拉大了人与人差距的,却是内心的坚毅程度 ——

很多人并不想让自己的小心灵遭受任何的磨难,于是拒绝任何让心里不舒服的可能,他们的潜意识在过度的保护着自身,可也正因为这样,他们也便让自己的能力日复一日地停留在了原地。

想不受委屈,想无所畏惧,想沟通顺达,想生活顺意,这些都需要自己有一颗足够坚定的内心才能做到。

勇敢是一种心态与精神,是对生活有所领悟后的信念,而只有勇敢的踏出脚步,我们才可能收获更多。

理解也是如此

心理学—理解与被理解(构建对方的思考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