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失利,不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而是因为他的心理缺陷

长平一战,赵国损失45万人,可以说是精锐尽失。自此赵国不但失去了和秦国争雄的资本,连家国也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了。是非功过,原本已有定论。只是,对于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最近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翻案风。大致的意思就是,赵括是一位好将军,长平之战他已经尽力了,换做任何人,都不会比这个结果更好。

长平之战失利,不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而是因为他的心理缺陷

事实是这样吗?或许确实如为赵括翻案的人所说,赵括是一位精通兵法的优秀指挥官。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位好将军!因为,作为一个将军,他的性格和对战争的认知,都有着明显的缺陷!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他以为,只要精通了兵法,就可以天下无敌。而藐视其它对战争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武器装备、兵力对比以及士气。

长平之战失利,不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而是因为他的心理缺陷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赵括的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这个缺点也是非常的了解的。赵奢就曾说赵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而赵括的母亲,更是在他被赵王封坛拜将之时,向赵王进谏道:“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就是说,赵奢为将之时,养着几十位谋士,有着几百位肯为其出力的朋友,所有的赏赐,都发散给幕僚、士兵,一旦受命就心无旁骛的指挥战争。而赵括则相反,一旦为将,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战争一旦开始,哪里有人为其出谋划策?谁又愿意为其效命呢?

长平之战失利,不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而是因为他的心理缺陷

而他父母知道他这个缺陷,却无法让他改正,这说明他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这种心理缺陷也正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

当年,吴起为将之时,和士兵同甘共苦,甚至为小卒子吸吮腿上的毒疮!所以,手下的士兵愿意为其拼命!而赵括呢?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军吏都不敢抬头看他!这样的将军,即使再有谋略,也无法打真正的硬仗!

他自负的性格,导致他只认可自己的知识和内在情绪,却缺乏对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的感知与重视!

即使身经百战的白起、廉颇、李牧,也知道有不可战之时,都有顶着上级的命令,不愿意出兵的经历。而赵括却不顾己方身处劣势,同时对对方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贸然进攻!

长平之战失利,不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而是因为他的心理缺陷

而他人生最大的亮点,亲自率领精锐进攻秦军,也是他过于自我的一种展现!轻易的赴死,将45万赵军置于群龙无首的境地,只好投降!

如果赵括率领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群没有感情的机器人,那么,他极有可能所向无敌。也就是说,他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着高超的指挥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的。只是,战争和其他所有人类的群体活动一样,考验的绝对不仅仅是将军的指挥能力!

其实,过度自我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心理障碍!人类文明越是发达,越需要人类警惕自身文化的副作用!比如说,现在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极度自负的结果!

而赵括显然没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所以,酿成了他以及他的国家的悲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