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我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的新闻;

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到目前为止,这件事已经初步告一段落了,豫章书院已申请停办。想要知道详细的情况,去网上随意搜就能搜到很多篇文章,他们都比我写得好。

今天,我们不谈豫章书院,我们谈另一个问题,你懂得和你的父母/子女相处吗?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得该如何与至亲相处。

我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以小窥大,看看我们与父母的相处究竟缺了什么。

我是90后,严格说来,应该是95后,父母都是70后。

高中住校后,每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妈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为我包饺子。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其实,我并不喜欢吃饺子,但因为是妈妈辛辛苦苦包的饺子,我都会假装很开心地吃饺子。

直到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跟妈妈说了我不爱吃饺子,问她为什么每次回家都要给我包饺子。

怕妈妈受到伤害,我选择了一个气氛很融洽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故作开玩笑问:“妈,你为什么总给我包饺子啊,我不太喜欢吃饺子,在学校,学校食堂里有饺子,我都从来不吃。”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说完后,我很怕从妈妈脸上看到失落的表情,话刚出口,其实心里就有点后悔,不过是一顿饺子而已,何必如此计较。

我已经做好了安慰妈妈的准备,但妈妈只是很自然地接了一句 ,“我还以为你喜欢吃呢”,就再没有别的话了,她脸上也没有丝毫的异样。

我不知道是妈妈掩饰的太好还是她真的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总觉得自己一肚子的话就这样被扼杀在腹中了。

之后的日子,每次我回家,妈妈依然是为我包饺子,我也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最开始,我以为这是因为我和母亲都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很少沟通,因为很少沟通,所以心里有事也不说,所以难免会有误解产生。

但当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了这件事后,朋友圈的留言,让我意识到了这件事不是个例。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我这里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1.与我父母同龄的老师:

饺子多好吃啊!怎么能不爱吃?

父母可能觉得饺子好吃,所以就认为你应该爱吃。可是我并不觉得饺子好吃啊,就算饺子好吃,我不爱吃也很正常啊。

2.同学甲: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像这样的父母有很多。70后的童年,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在他们小时候,饺子可能是难得的美食,所以他们想把他们觉得好的东西给子女。

这是父母对子女最直接、最质朴的情感表达。

但他们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关爱,是子女所需要的吗?

子女因为不忍拒绝父母的好意,哪怕不情愿,不喜欢,也还是会接受这种关爱。

但这样的情感表达是有问题的,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埋下了埋怨和误解。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3.同学乙:

中华传统的习俗,说不定,到我们这代,或下一代,就延续不下去了呢,都不爱吃饺子。

想到了一个北方的传统习俗,“上车饺子,下车面”,是指送行时给被送的人吃饺子,接风时给被接的人吃面条。也许父母在自己回家后给自己包饺子也多多少少受了这个的影响吧。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这是我与父母之间相处的第一件事,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了什么。

沟通。我和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

他们没有想过我喜不喜欢吃饺子,而是坚持在我每次回家时为我包饺子,他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却从来没想过这样表达爱的方式,是子女喜欢的吗?

我很明白我不喜欢吃饺子,却妥协在这种爱下面,没有勇气,也不想与父母沟通,宁愿将错就错。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父母与子女都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被误解的爱,比不爱更可怕。

中国式家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与子女相处

如果你为人父母,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坦诚地和子女交流,可以先从小事开始,比如说,问问你的孩子,喜不喜欢吃饺子;

如果你为人子女,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永远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你也可以问问父母,为什么坚持给自己包饺子,我想,他们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理由。

学会与至亲的人相处,才能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不要觉得是至亲就没必要沟通了,恰恰相反,最需要好好沟通的就是至亲。

要知道,至亲间的误会,最伤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