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 1 小时的咨询会议,只是我说,没有收获,这正常吗?

访客问:

经过1个小时的心理咨询,我只是说没有收获,这正常吗?

咨询后感觉正常,聊了一个小时,基本都是在聊。 和朋友聊天也不例外。 而且聊了一个小时,发现自己还是一头雾水,也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出来后心情很低落。 我觉得我的病可能不会好起来,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能是自己对心理医生抱有太大希望,可能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好起来。

北京心爱心理咨询师解答:

一般来说,如果来访者有不愉快的咨询经历,可能是他把咨询师当成了心理学家,希望咨询师对自己的烦恼做出心理诊断。 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在中国,心理咨询师没有诊断权和处方权。

如果ta有这样的目的(误解),没有明确向咨询师提出这种诉求,那么咨询师就不会主动给ta诊断,可能会让ta感到失望。 如果他明确要给出诊断,咨询师通常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基本上是建议他去医院的精神科就诊。

再说心理咨询师一小时咨询,只说他自己,和朋友聊天没什么两样。 这种经验是比较准确的。 第一次咨询,通常只要问题不是很多,咨询师基本都是在听,偶尔提问澄清,有时候解释和换位思考。 这样,在咨询的前期,收集基本信息,建立情感联系。

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咨询师会轻率地得出绝对的结论,这可能会在无形中将复杂的心理困扰简单化,并可能对服务对象造成潜在的伤害。 要知道,任何一种心理困扰,都必须经历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的过程。

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匹配度也是影响咨询体验的重要因素。 双方都有一个理解和合作的过程,有什么不适应和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在后面的面试中讨论,这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有时候,咨询师可能没有完全体谅你的感受,让你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这也是咨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来访者对咨询的暂时的、少量的失望也是继续咨询的基础。 如果多次咨询后仍觉得不合适,可以选择更换顾问。

有时候客户可能会非常渴望或者渴望顾问给自己做评价,给自己安全感。 然而,这背离了心理咨询的最大功能。 对来访者感受的同理心和理解,以及人际沟通和放松技巧的讲解和传授,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这些不可能在一次咨询中做到。 完成。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很少对来访者进行评价。 有时他们只是给予同理心和解释,这也可能让你感觉模糊,回避重要的,导致失望。

——袁寒白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