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咨询的人是否比平均水平更脆弱?

“哎呀,你就是想多了~太矫情了。”

“谁的心里没有一点小毛病,这不就完了吗?”

“要坚强!”

当我们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可能经常会听到与上述类似的回答。 似乎在我们的理解中,纠结于“这些小事”就是弱点,默默解决才是力量。

但当我们被心理问题困扰而转向心理咨询时,我们真的很脆弱吗? 我想可能是。 当我们无力应对和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痛苦的情绪,一时找不到解脱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与在同样情况下能够做得很好的人相比,我们确实可以称为弱势群体。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低人一等,谁不脆弱呢? 当然,有时不是。 不同的人生会遇到不同的苦难。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我的经历,你怎么知道我的痛苦?

不仅如此,我们并不总是选择心理咨询,因为现实中的紧急问题很难处理。 人们可能会求助于辅导员,因为他们想做更多的自我探索,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清晰的规划。 当我们暂时被困难打败时,我们可以变得脆弱,我们可以允许自己脆弱。 但接受心理疏导的举动绝不是软弱的表现,因为相比之下,“自己扛”就显得没有那么厉害了。

您平时如何排解心理上的不适? 出去吃顿大餐,完成自己的爱好,和朋友聊天……我们会找到各种舒缓情绪的方法,让我们暂时退出生活的出路。 但放松情绪后,问题并不会溜走。 我们还是要寻求帮助或者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进入咨询室,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会意识到自己想要解决的心理困扰,探究自己的生活情境,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尝试 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 承认我们去接受心理咨询,在一些有偏见的人看来,就等于承认我们没有能力处理一些现实问题,承认我们“不够坚强”。 但是,不承认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表面上强势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大方承认问题,比装模作样更需要勇气。

传统文化对“内省”、“谨慎独立”等个人自我调节能力的强调,以及社会对个人隐私的漠视等外在原因,使得身处环境中的我们很容易 走进心理咨询室,谈谈心理咨询经历的冲突。 但无论如何,你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不应该受到指责,选择去咨询的你也不应该受到指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