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沙盒游戏进行儿童心理疏导?

儿童的心理疏导不同于成人。 年幼的孩子在理解和接受语言方面不如成人。 对于存在“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胆小”等问题行为的孩子……家长的语言教育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沙盒游戏为孩子的心理疏导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1). 导入简化

由于与游戏天生的亲和力,以及游戏的适龄表达,儿童沙盒游戏中可以简化或省略导言过程。 当孩子注意到沙盘时,明亮、纯净的眼神是开始玩沙盘游戏的最佳信号。 这时候只要说一句“来吧,我们玩吧!”。 对个别适应性差、问题严重的孩子,要进行简单的引导,以伴随游戏为主。

2). 谨慎提问,间接沟通

根据儿童非语言交流的特点,年龄较小的孩子主要是玩游戏和陪伴,不需要交流。 大一点的孩子在沙盘场景交流时要谨慎提问。 交流讨论。 交流建议进行“用沙盘谈沙盘”,即双方指向对象,将交流内容限定在沙盘内,间接、隐喻地讨论或讲故事。 比如孩子说自己像沙盘里的孩子,想踢球,却被妈妈逼着练钢琴。 这个时候,推荐的沟通方式是——孩子这个时候要做什么? 他心里是什么感觉? 治疗师不应该以这种方式交流——指着孩子直接问“你打算做什么?”

3)。 潜在风险和定期干预

儿童沙盘游戏的保护策略与其他年龄段的沙盘游戏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方面,孩子的意识功能薄弱,容易被无意识劫持和攻击。 想象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保护。 一方面,个别儿童存在将沙子带入眼睛和嘴巴以及扔沙子和扔沙子的风险。 开始前一定要筛选出有风险的对象,比如收集过去的家庭行为模式、短期的试探性沙盒游戏活动等。

在没有明显的风险迹象之前,可以通过 孩子的监护人。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行为或先兆,治疗师应定期干预,与孩子口头沟通安全规则,明确限制危险或破坏性行为,直至沙盘游戏终止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沙盘游戏的工作。 安全需要。 安全规则干预是儿童完成必要社会化的途径之一。

个别小朋友可能会私自拿走沙玩具。 在明确禁止未经治疗师同意带走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可以灵活处理。 如果双方同意在疗程结束时带走一个沙具,孩子将保留它并在下次治疗时归还。 这样,沙物(无意识图像)可以在治疗的休息期间陪伴孩子,满足心理需求,同时建立规则。

治疗师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破坏性行为。 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治疗时,需要轻轻挤压沙发,用沙子发泄,治疗行为不宜过分拘束; 必须制止涉及儿童身体(尤其是眼睛)安全的严重破坏性行为; 访客掉落 碎沙通常具有破坏性,必须进行干预。

4). 儿童个人沙盘游戏时间较短

原则上儿童沙盘游戏时间设置如下: 1、不超过一小时; 2. 20-30分钟后结束是普遍现象; 3、随着系列沙盘游戏操作次数的增加,咨询关系的成熟,心理呈现的逐步实现,单个沙盘游戏操作的时间会缩短。 如果从最初的猛击操作逐渐过渡到20-30分钟的操作,就完成了; 4. 演讲面试不得干扰操作时间规则,以操作、游戏、陪伴为主。

之所以限时,源于童年时保持注意力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