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世界无烟日之际,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吸烟和戒烟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每支烟盒的醒目位置上都有一句话:吸烟有害健康。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吸烟和戒烟。

就个人而言,负面情绪(抑郁、焦虑、愤怒等)不仅是吸烟者吸烟的重要诱因,也是吸烟的后果之一 。 以抑郁症为例。 抑郁的人吸烟会在短期内改善负面情绪或抑郁想法,获得对自己的控制感。 但从长远来看,长期重复吸烟会降低个人获得积极强化或应对生活压力技能的机会,从而使抑郁症状长期存在,并使其更难戒烟,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改善抑郁情绪或想法,获得健康的方式应对生活压力,从而稳定情绪,打破恶性循环。

从认知角度来看,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属于某种身份的个体,如果不做出与该身份一致的行为,就可能导致认知失调。 一种不和谐的状态。 研究发现,你越将自己定义为吸烟者,你吸烟的次数就越多。 如果戒烟者尝试戒烟或抱着“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戒烟,但在认知层面仍认为自己是吸烟者,认知失调难以消除,就会出现重复吸烟的情况。

建议:在戒烟的同时,改变认知,提醒自己不再是吸烟者,从而减少复吸的可能性。

从家庭角度来看,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存在问题且童年受到体罚的成年人更有可能吸烟等行为。 从家庭功能来看,紧张的亲子关系导致无法有效沟通,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处于心理失衡状态,损害自控能力。 以友好和敌对的方式与外部环境相处,可能会更容易通过吸烟等行为来满足心理需求。

建议:戒烟需要积极与家人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从社会行为的角度来看,吸烟被一些人视为一种社交手段,而拒绝吸烟可能会被视为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建议:戒烟时,尽量减少参加其他人一起吸烟的社交场所。 当邀请你们一起抽烟时,可以增强戒烟的决心,转移注意力。

责任编辑谢佳怡

文秦红云

来源浦东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