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眼中的吴谢宇:没有自我的敌对自卑

2015年7月10日,北京大学学生吴谢宇预谋在家中杀死母亲; 随后谎称其母亲陪同出国留学,骗取亲友144万元,逃亡期间卖淫挥霍; 为了躲避侦查,他买了十多张身份证来隐藏身份。 出逃三年后,吴谢宇被警方抓获。 此案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2021年8月,吴谢宇以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庭审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与南方都市报记者在线分析了案件。 2023年5月19日,该案二审开庭,择日宣判。 5月30日,二审判决公开宣判,法院驳回吴谢宇的上诉,维持原判。

吴谢宇(资料图/图)

近日,《南方周末》刊登长文,题为《杀母吴谢宇的心理档案》。 记者通过吴谢宇的自述材料、他母亲的日记和信件,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词、判断,以及对亲友、同学的采访等,试图拼凑出他复杂的作案动机。 心理学的观点。

通过这份详尽的心理档案,我试图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对吴谢宇进行一个初步的心理画像。

虽然考上了北大,吴谢宇却是一个自卑的人。 这是了解吴谢宇心理世界的一条主线。 小时候,他的脖子上有一个“又脏又丑”的东西。 “我在幼儿园记忆最深的,就是因为脖子上的这个东西,被人嘲笑、被疏远、被人看不起。” 童年时期吴谢宇的自我意识被定格为“长得丑,鄙视吴谢宇”,他也因此自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