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和立场:必须承认的心理过滤器

韩明礼/文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即使在地球最遥远的角落,我们都有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位置。 立场是我们思考和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但也是人与人之间争论和冲突的根源。

“盲人摸象”的寓言就是一个典型的地位之争的比喻。 因为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不要只从一个人或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可能会忽略其他可能存在的关键信息。 因此,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有意识地使用心理过滤器,但我们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甚至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都可能成为我们不知不觉的心理过滤器。 例如,当我们被愤怒笼罩时,它会损害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难以做出理性的决定。 当你处于消极的、逃避的状态和积极的、攻击性的状态时,你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关于你能不能做某事的决定。

更麻烦的是,当大脑处理信息时,我们更容易选择符合自己观点和立场的信息,从而形成认知偏差。 这就好比一个网络服务的后台,可以通过我们的浏览偏好不断推送某些类型的信息。 我们很容易陷入困境。 例如,如果我们确定某人是“坏人”,我们会选择性地忽略他的长处和他的好行为。

研究表明,这种偏见会导致我们的观点变得两极分化和不合理,从而大大降低我们决策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心理过滤器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心理过滤器,并意识到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决策。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心理过滤器时,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意识主动去除它。 为了在思考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做决定。

其次,为了摆脱心理过滤,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历,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 多样性和多维性。

总之,多看,多角度看,多想,多维度思考,尽量不要做思想上的“盲人”,因“形象”而形成偏见 结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