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原稿

日前,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提高教育质量专项行动方案》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旨在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生心理健康。 但也要清醒看到,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教育方式、师资队伍、家校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等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紧急。

《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导向,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既要“防火救人”,又要“防患于未然” . 从五育促心理健康,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到优化社会心理服务……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的措施,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检测预警工作, 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隐蔽、突发,需要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可以从源头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防。 《行动计划》提出,中小学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学分(32-36课时) 小时)。 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和求助意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建设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目前,不少学校存在“重学业轻心理健康”、缺乏适合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学生心理健康识别与管理课程等问题。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 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中专院校按不低于1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4000,每所学校至少有两名教师。 这意味着,在提供教师心理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 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和心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另一方面,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强烈支持。

做一个与孩子保持温和、良好关系的父母。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避免将焦虑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 当孩子有学习压力时,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保护孩子的隐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挫折训练,锻炼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和 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筑起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让聪明的头脑茁壮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