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一觉醒来,突然袭来的除了寒潮,还有“蛙潮”。

在这个寒冬里,这只可爱的青蛙,让“蛙妈”们过足了父母的瘾。

可这只神奇的青蛙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广大青年乐此不疲,全情投入呢?

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不论出去旅行多久,我的蛙总会回来”

—-对安全感的渴求

正如武侠小说所言“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在这个恩怨江湖中,只要活着就必须维持关系。

亲子、恋人、同事、朋友关系,可在这种种复杂的关系中谁又没有被谁的关系伤害过呢?

但和这只可爱的小蛙的关系,却时刻充满安全感。虽然也会担心,却始终不会失去。

因为我明白,不论我的蛙出去旅行多久,有朝一日它总会回来。

不用担心被伤害,不用担心失去,不用担心自己是否符合谁的期待!

这段安全踏实的“人蛙”关系,不知不觉活成了人们的依赖。

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生娃不如养蛙”—

对现实世界的焦虑

有女(nan)朋友没?打算啥时候结婚?

你都奔三的人了,啥时候让我和你妈抱孙子?

很多大龄青年,面对来自父母亲朋的凌厉问候,总是毫无招架之力。

先不说谈恋爱找对象的难度,即便有了对象也需要大把的时长和精力去维系。

即便三年五年步入婚姻的殿堂,但生娃始终是悬浮在青年男女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一想到自己快三十多的人了还需要父母的照拂,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心神去养娃。

但与小蛙的关系中,我们却不用担心未来,没有太过沉重的包袱。每天只需很少的投入,就能稳定的维持这段关系,所以“生娃不如养蛙”!

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我不会干涉你去旅游,只要你心里有我就好”

—-清晰的边界感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遍缺乏清晰的边界感。

很多时候来自父母长辈,乃至同事朋友的所谓“建议”,

都在粗暴地干涉着我们个人的生活,试图强制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生活。

虽然我们不胜其烦,但是你能够理直气壮的说“不”吗?

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但在旅行青蛙的世界里,清晰的边界感却被游戏所设定。

玩家每天所做的极其有限,这只萌萌的小蛙就好像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一样,不能被玩家所掌控。

我们不会过多干涉小蛙,小蛙也不会过多干涉我们,彼此之间都有一种清晰的边界感。

但这种边界感并非有意制造疏离和障碍,而是为彼此的生活维系一种合宜的私人空间。

因此我们不会感觉到被束缚,进而时刻有种轻松自由的感觉。

养娃不如养“蛙”——一个心理学人的养“蛙”启示录

在游戏的设定下,我们与小蛙维系着一种安全自在的关系,可这种关系又是否又真实存在于你的现实世界呢?

如果把游戏看作一面镜子,那么从“养蛙”这面镜子里,你得出了哪些启示?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