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想起去年年底的一件事,我就觉得窝火。我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踏踏实实的,兢兢业业的员工,一年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我的工作。倒霉的是,年终总结用的一份报表出了一个错误,惹得BOSS很不爽。我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毕竟不是精密的机器,出错也正常。没想到的,老板降低了我的年终绩效奖。我很不服气,怎么能用一次的失误,否定了我全面的表现?气的我,有种想干掉老板的冲动。当然,只是想想,敢想不干为。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生气归生气,生气过后,还得总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难道我的老板,没看到我年初的出彩么,忘记了我平时的勤恳么?各位看官,你们怎么想,你们觉得我的老板做得对不对?

其实老板的做法,反应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心理现象,近因效应。简单的说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最近一次你给对方留下印象要比之前产生的印象强烈,影响更大。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有朋友马上举手反对了,说靠谱青年你真是不着调她妈给不着调开门,不着调到家了。上次你刚聊完首因效应,你说第一次留下的印象要强于后面留下的印象,影响更大。现在你又说最后留下的印象强于早先留下的印象。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莫急啊,听我慢慢侃来。

先说一个有趣的实验。有这么个好事者,叫做卢钦斯(A.Ladins,美国心理学家),他找来两拨人,向他们分别介绍小A同学的特点。跟第一拨人,先说小A很外向的事情,喜欢打闹说笑等等,然后又说她的另外一面,偶尔内向的情况,看书写字安静的坐着等等;对另外一拨人则相反,先介绍小A内向的事情,后介绍外向的事情。最后问这两拨人,对小A什么印象。结果完全符合首因效应,第一拨人说小A外向,第二拨人说小A内向。

卢钦斯觉得不过瘾,就把上述实验方式加以改变,在向两拨人介绍分别完小A同学的第一部分事情后,开始跟他们聊别的事情,给他们看个电影啊,听听历史故事之类不相干的事,折腾挺长时长之后,继续再接着向两拨人分别介绍小A的另外一方面的事情。你猜怎么着,实验结果表明,正好相反,第一波人对小A留下了内向的倾向,第二拨人对小A留下了外向的印象,近因效应十分明显。

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所以我们看出,在不同的条件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因效应适用于初次见面,时长短暂的接触,没有过多外界干扰的条件。近因效应产生效果的条件是:①与对方比较熟悉②交往时长相对较长③在第一印象与近期印象之间,隔了一段时长,而且信息前后间隔时长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④收到其他信息的干扰。

好啦,这下你们明白了吧。不是我的说法矛盾,是发生的情境不同。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近因效果产生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时长比较长,中间有很多其他事情干扰,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同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接受到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出判断,容易忽略了以往接收到的信息。这样很容易就造成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地看待(我的绩效奖金)问题。

近因效应是存在的,首因效应也是存在的,那么,怎么样去应用呢?如果你去谈恋爱,你就要给妹子留个好的第一印象,先吸引住她再说;如果你想多拿奖金,你就一定要在年终表现的十分优秀,年初和中间过程差不多就得了。哈哈哈。

我说说,你开心一笑就得了。现在的妹子和老板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人家都是注重内涵,长久看人的。而且其实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也受判断者本人的性格、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变通,比较灵活的人容易被近因效应影响;比较沉稳,默守陈规的人比较容易受首因效应影响。

好啦,今天就侃到这里。一点一滴心理学,悄悄改变你的生活。

趣味心理学(六)近因效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