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国著名的学者孔子老人家曾经说过,“食也,性也”,意思是,人生大概,无非就是吃饭和感情生活,谈恋爱也成了感情生活的重心,那我们应该怎么谈恋爱呢?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相信广大读者也跟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店,在某个街上和某个根本不认识的人擦肩而过,或者是做某件事的时候,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自己曾经做过,发生过,但是怎么想就是想不起来当时的场景是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当下正在做的事或所处的环境是那么熟悉。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这其实是“记忆效应”在作怪。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什么是“记忆效应”呢?

“记忆效应”的另一个称呼叫做“契可尼效应”。 “契可尼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原本呢,“契可尼效应”是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广泛的效应,但是它却在感情方面表现的和别处不同。有时候你在万千的人海中偶遇到另外一个异性,这种情况下,你的心会像小鹿一样乱撞,你自己也清楚,你可能是一见钟情了,甚至从一开始你就觉得你对这个人好像特别的熟悉,甚至你都有一种“前世”是夫妻的感觉。情侣们海誓山盟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三生三世”这个词,人们好像真的喜欢“三生三世”,即是前生我们是夫妻,今生我们还要相遇,当我们垂垂老去,来世我们一定能再次遇到。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像这种先入为主的脑海里深层的“印象”,这就是“契可尼效应”。

我有个朋友就给我讲过他身边的一个例子,我朋友是个女孩子,她认识一个老阿姨,虽然他们没有亲戚关系,但是跟她家里还算熟悉,她那个老阿姨,年轻的时候赶上了“上山下乡”,在那个年代,大家还是都比较穷,也没有谁比谁更好,更没有谁看不上谁,当时城里那些读书的知识分子都要到下乡劳动。这老阿姨偶然的遇到了一个男同志,这个男同志呢当时只是在乡里的一个饭馆吃了顿饭,在马上吃完的时候,老阿姨也刚巧来这个店里点餐,就那么一眼,好像穿越了好几个世纪的感觉(在老阿姨看来),女性嘛,都会比较腼腆,所以当时也就没有立刻上去搭讪,最后也只能看着那个男同志走掉,再后来老阿姨追出去却发现早已没有人影了,从此她就一直在寻找那个人,甚至她也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是简单记得大概的音容样貌,这一找就是接近四十年过去了,到现在仍旧没有婚嫁。

这就是典型的“契可尼效应”,仅仅是见了一面,却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个人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人,因为太熟悉了,好像就是一直生活在一起的那种熟悉。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这只是一个事例,是万千故事中的一个,我相信这不是唯一的一个,甚至读者的经历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我身边的小青年们总是喜欢拿着“看感觉”这种标准去规范自己的择偶标准,其实这都是特别不靠谱的,所以多数少男少女都受过很大的情伤。

“契可尼效应”在感情中的表现会给我带来很强的刺激感,这种刺激感分分钟就是直逼我们大脑,让我们立刻就“荷尔蒙爆棚”,但同时它也会伤害到我们的择偶观。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初恋是美好的,但是通过很多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人们是真的不容易忘掉初恋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比如有的男生或者女生总是会找跟初恋外型长得很像的人谈恋爱,或者是某一个气质和初恋一样,或者是眼神、说话的样子等等等。这就增加了自己当初失败的感情经历再重新来一次的几率,因为如果在“契可尼效应”下盲目的去谈恋爱的话,喜欢上的是曾经的记忆,并不是活生生的人,可能有好结果么,最后大都是要分手的。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那么我们把话题回到文章开头,我们为什么在某个小店,某个转身,某个拐角总是感觉似曾相识?

那是因为我们的“契可尼效应”让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地方存在了特别且深刻的记忆,当你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当这个事物有一些跟自己那段记忆相似的时候,我们的脑神经就会骗自己曾经经历过。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读者有没有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契可尼效应”,其实呢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我想告诫所有正在恋爱的或者还没开始恋爱但一直想找个人好好谈恋爱的人,切莫被自己所谓的“感觉”冲昏头脑,有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传输给我们的信息真的不一定准确,不管有没有在恋爱,都时刻的保持着感性和理性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不要因为曾经喜欢某个气质或者某个特点就盲目的继续择偶,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别人一个机会吧。

爱情心理学2,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有这种感觉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