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作者: 小艾 EQ心理童画

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国科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和情绪小怪兽斗争的过程中,发现了表达性艺术(绘画、沙盘、游戏、故事)的美妙,并从此沉浸其中。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 EQ心理童画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简直是场灾难!

很难想象那小小的身躯里,

可以爆发出那么多的力量,

而那所有的力量都在和你对抗。

如果是在公众场合,

如果孩子的力量已经开始让妈妈觉得难以抗衡,

孩子的愤怒就可以更轻易地

让我们产生挫败感羞耻感

什么说都没用,

做什么都只能引起他更强烈的反抗,

这种挫败感迅速地消耗了我们的耐心,

羞耻感立刻就可以点燃我们自己的怒火。

一旦大人的负情绪开始爆发……

那个场景,相信每个父母都会深有体会。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孩子为什么

会忽然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发脾气

生气打人摔东西,

对越亲近的人越是一点点小事就情绪崩溃?

有个妈妈向我诉苦,一天刚上小学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忽然就对她大发脾气,拳打脚踢,边哭边喊着:

“你去下地狱!”

“我要拿刀杀了你!”

瘦小的妈妈已经难以控制住全力施展的小男孩,只能狼狈地跟孩子较力。

“我试着跟他发火,可是没有用,我的力气也控制不住他,那一刻我心里觉得好委屈好失败,整个人都像泄了气,好累。”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不,这不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事实上这个孩子平时多数时候都是个乖巧体贴的小暖男,聪明又独立,正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我回答那个妈妈,“是的,我感受到那一刻你觉得很无助。但是恭喜你,你的儿子成长的很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会忽然大发雷霆?

原因其实很简单,罪魁祸首就是我们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前额叶(也是处理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地方,抗压力和EQ的源头)。它很晚熟,2-3岁才正式开始发育,到12岁才算是初步发育完全,到25岁才能真正成熟。

不到12岁的孩子,当他的情绪来的时候,就是排山倒海的,是没法理性思考的。他的大脑的本能反应就是“行动”——哭泣、尖叫、逃跑或是反击。行动永远是第一位,这是大脑保护我们的一种方式。

而这个不足7岁的男孩,在行动的同时,已经开始学习用更高级的方式——“语言”来表达情绪了。他能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可以用充满暴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那一刻的愤怒。对孩子来说,这远比只用行动去伤害自己或他人要先进很多了。更不用提,平静之后的他,可以跟妈妈说“我不想把那几句话说出口,我知道它会让你伤心的”。

能够表达,勇于表达,还有情绪过后的思考。

他已经走在了很多同龄人的前面。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要知道,很多一时冲动冲出去跳楼的孩子,也不过是那一刻他想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愤怒而已。他们的大脑还不能立刻判断风险和后果,如果没有学会更好的表达方式,行动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当我们了解了这背后的原因,听懂了孩子的表达,再次面对孩子的愤怒时,我们的负情绪才能够不被带动。毕竟暴怒中的我们,是无法想起任何一碗鸡汤的。

不含威胁的坚持、不带诱惑的深情,对我们成人而言也是非常难的功课。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怎样安抚那些愤怒中的天使呢?

从冲动到理智,我们能做什么?

孩子在被杏仁核(原始脑,负责觉察危险、感知恐惧)支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长思考,完全是情绪带来的本能反应。这时,我们常用的两种处理方式都是无效的:

1、用理智战胜情绪,跟孩子讲道理

这个时候孩子的前额叶根本就不工作或者没有工作能力,杏仁核在大脑里一通狂响,我们讲再多道理也进不到他们脑子里。

2. 用情绪战胜情绪,对孩子发脾气

这个时候孩子的杏仁核已经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我们也表现出焦虑、愤怒、恐惧的情绪,那么结果就是爆竹碰爆竹,场面更加火爆。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共情,

帮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

可是“共情”这个已经被听烂了的词,做起来,有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原因在于共情其实只是第一步,

只是一味“引子”而已。

特别是对于3-12岁,前额叶还在高速发育的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止是共情,不止是情感上表达理解,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

帮助他说出他的感受,

引导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孩子用画面、颜色来表达时,依然是负责情绪的右脑在工作,可以继续发泄杏仁核的能量,也可以更容易、更直观的描述自己的感受。

而在这之后的讲故事的过程中, 就开始调动理智的前额叶以及负责语言和逻辑的左脑了。前额叶一旦工作起来,孩子就有可能用理性的力量去平衡杏仁核带来的冲动。而左脑的逻辑思考,也可以给他带来一次正向的体验,为下一次的情绪爆发提供经验。

有个有意思的万圣节的视频, 妈妈假装把小女孩的糖果都吃掉了。小女孩一边哭一边理智地安慰自己,表达情绪的同时也思考着解决方法。在小女孩的大脑里,杏仁核产生的情绪冲动和前额叶进行的理性思考在相互平衡。

在感受情绪,发泄情绪和表达情绪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像这个小女孩一样熟练的使用理性思考来安慰自己。

这和天性有关,

也和经验有关。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和未来有关

主动调节情绪,

主动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

这对孩子的未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绘画、音乐、游戏、故事、跳舞、运动

都可以成为发泄和表达的工具。

帮助他们学习和体验,

最终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培养乐观自信的孩子,

他们才能游刃有余地

应对未来的各种困境和压力。

所以每一次孩子愤怒的时候,

都是他们成长的机会,

更是我们自己的机会。

绘画疗愈心灵

艺术滋养人生

心理 | 艺术 | 亲子

—EQ 心理童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