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教小孩:要纠正孩子犯错,别急着对他说“不可以!”

心理咨询师教小孩:要纠正孩子犯错,别急着对他说“不可以!”

在做错事的第一时长指责,虽然孩子会暂时听话,没多久同样的毛病又再犯。爸妈们不妨试试找出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让他们有被了解的感受,才能从根本改变孩子的行为。

#找出正面意图,孩子的行为就会彻底改变

· 不好好吃饭,一直挑剔菜色。

· 叫他快点洗脸刷牙换衣服,结果在那里东摸西摸。

· 嚷嚷着不要去幼稚园或上学。

· 问他话都不回答。

· 叫他别再看电视先写作业也讲不听。

· 就算犯规也要赢。

以上都是会使妈妈头痛的问题行为。回想过去,每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你都是如何回应他们的?那些回应是否奏效?如果有效,那孩子是否乖乖按照你的指示做出正确行为,还是垮着一张脸、勉为其难地照你的话去做?如果是后者,可能目前你会认为你的回应方式有效,但就结果而论,其实是失败的。因为过不久后,孩子一定又会在其他地方出现问题行为。

孩子会认为,自己总是不被谅解,也会对这样反覆的日常感到厌倦 ,。如果至今为止,你都着眼于孩子的负面态度而担心他、督促他,现在不妨换个方式,主动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意图。

孩子偷了东西,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却对他人的物品产生了贪念,这的确是不对的行为,但他为何会这么做?为什么不向父母亲拿钱购买就好?原因有多种可能。

可能因为他知道爸妈一定不会答应、因为怕被骂“干嘛买没用的东西”、因为担心穷困的父母拿不出钱、因为明知家境不好却吵着想要,可能会使父母伤心难过等。在这之中,有哪些是正面意图?如果你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意,从现在起就试着这样对孩子说说看。

“原来你是怕妈妈伤心,所以不敢开口说想买啊。”

“原来你是担心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买不起啊。”

只要妈妈说出孩子心里的正面意图,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眼眶泛泪的。自己可能也没有察觉到的心意,埋藏在心底深处的好意,被心爱的妈妈温柔地说了出来,哪个孩子的心不会被感化?

记得,充满负面的语句很难说服对方,孩子是第一个被妈妈的负面话语影响的人,当孩子未经他人同意拿回别人的物品时,多半的妈妈会说:

“你这样长大还得了!”

“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这是不对的行为,就跟小偷没两样,不准再有第二次。”

我们可以发现,妈妈的话语充斥着负面字眼,孩子深受这些言语的影响。 有时不论我们多么责骂或教训孩子,其问题行为还是不会改善。 如果你希望孩子你承诺再也不做不良举动,那么身为妈妈的你,就必须先说出孩子原本的正面意图。不管是多大的问题行为,也希望你可以先充分说出隐藏其中的正面意图,再来纠正孩子的问题。

练习说出孩子的正面意图

许多妈妈曾向我反应,她们深知正面话语的重要性,但事到临头,就会忘记该如何正确回应。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练习过。既然要练习,希望可以干脆直接用写的方式回答,并亲自用你的双眼见证。

妹妹和哥哥在玩猜拳,妹妹猜输了,高声尖叫:“不管!重来!哥哥你出太慢了!”并动手打哥哥。

哥哥大喊:“够了,又耍赖,不要打我!”起身走回房里。妹妹紧跟在后,抓着哥哥的衣服不放。于是,哥哥将妹妹推倒在地。

你可能会认为问题出在妹妹向哥哥耍赖动手,以及哥哥没有好好包容妹妹的行为。但诚如我先前不断强调的,训诫、说教都不会有太大效果。面对这种情况,要先试着找出两个孩子的正面意图。

妹妹想要赢,因此要求哥哥一直陪他玩到她赢为止,但妹妹知道的最佳方法,只有耍赖和打哥哥。妹妹的正面意图是“想赢”,并用自己所知的一切方法尽力达成。她认为要赢才有趣,你只要知道她心中想的是这一点即可。

“你想和哥哥开心玩猜拳,却老是输,所以很难过哦?”

“你想要重新猜拳,但不知道该怎么对哥哥说,对不对?”

“你希望哥哥可以让你一下,但他都不懂你的心,所以很失望吧?”

接下来,换找寻哥哥的正面意图。此时,建议你主动说出哥哥的正面意图:

“你本来也想陪妹妹玩,结果妹妹老是耍赖,所以很烦吧?”

“尽管妹妹动手打了你,你却忍住没还手耶。”

站在哥哥的立场,只要妈妈了解他的本意就够了,他就不会再有任何委屈或讨厌妹妹。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来一段成熟的对话吧,对话完毕后,妈妈和两个孩子的心中又会留下些什么?如果你好奇,不妨观察对话完毕后孩子的行为,我想,绝对会看见两个宝贝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重新和平共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