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曾求证过,不要把自己认为是别人的需要当做别人真正的需要

近来我一个好友向我讲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这件事普通之余又令她尤为烦恼和困惑,甚至一度质疑这个世界的善良和自己的认知。而我在听完之后,感到这个事件所牵涉到的所有人都极为有趣和可爱,所以想要再用文字的形式叨一叨:

我这位好友一直都有加入了一个“心理咨询室”,担任“心理咨询师”的职务。随着她所接待的来访者越来越多,她自己所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这种困惑让她开始感觉到她面对来访者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对方。所以她开始审慎思考自我和接待来访者的事情。她开始深感自己需要自我成长。但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很多时候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的,也就是她开始意识到她需要一个专业的督导的指导。

但这个“咨询室”自身是没有配备督导的,所以她开始向周围自己熟悉的“咨询师”谈述“她想要督导”这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是否是她在向周围人反应这件事的时候,别人的回应给她产生了错觉,抑或是其它情况的意外发生让她渐渐地越来越笃定“让心理咨询室请专业性的督导是非常迫切的事”。于此她就开始计划谋求“让心理咨询室请督导这件事”,理由是“大家都非常需要,只是以往不敢启齿和明确提出要求”,而她又是一个敢作敢为敢担当的人,所以她就决定牺牲她自己来做这件事,只要大家附和她的反馈,她就觉得这件事成功的机率极高,甚至达百分之九十。

于此她开始向上反馈,向上层的负责人实名反馈。

可是上层的负责人得到反馈后,因为职责所在,所要考量的事情更多,于是先决定开一个会议,询问过所有人的意见,考量这种情况是否属实后再作打算。

但令我的好友尤为惊讶的是:在开会的时候,其它咨询师的意见是极为平淡,甚至不曾表达出其它的意见和想法。而且在这其中,还有“并不想要申请督导”的真实想法的存在。就这样,负责人就在考量过后,感觉“请督导”的需求并非如同我的好友反馈的情况一般,所以也就搁置了这件事。

这一切的结果都令她尤为困惑:为什么其它人的态度在她的认知里前后相差如此之大?为什么明明可以做成的事情,他们却要在成功的时候将它搞砸?她至今未解,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世界。

待她向我讲述了这件事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感到有趣,但见她怒气上头,我也没好意思多说什么。(因为那时的她不过只是在为自己的怒气寻找一个出口,而我当时就是那个出口而已。如果我在那时做了别的角色,反倒会让她将怒气迁于我,那也并非是我所愿的。)

可在我看来,这件事令她十分痛苦的原因,其实真的并非如同她在怒气上头时所想的那样,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善良”、“周围人的不进取”、“管理制度的死板”、“负责人的官方借口和理由”等。

而是,她在向周围自己熟悉的人反应自己的欲求的时候,她渐渐地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片面的回应联系在了一起,于此就成功地把“自己迫切地需要督导”这一个个人问题等同于“大家都迫切地需要督导”的群体性问题。

而这个群体性问题是否真实存在,她并没有向每个人核实求证。她只是以自己的经验认知,以及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验认知,来断定“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督导”。而于此同时她还将自己的需求的迫切程度等同于大家的迫切程度,所以她在向上反馈的时候极为重视,也保持着一种“我在为大家谋福利”的正义姿态。

也就由此,才有了在获知大家真实的反应之后,她尤为惊讶,也尤为不解。

可是若她从最开始的时候,能够做一个全面性的询问调查,就会发现大家面对于“请督导”这件事的态度是不一致的。那样她就不会以解决群体性问题的姿态去看待之后产生的所有问题,也不会把自己当做“冲锋者”,以为大家或多或少都会以她所认为是他们的需要的立场来对她表示支持。而在发现所有人在保持“中立”,甚至有的还站在她的对立面的时候,倍感失望,感觉“自己的好心被狗吃了”一般。

我这位好友聪明有趣,又善良可爱。觉得自己如果要做任何好事,都不应该留名,所以也便不应该让大家知道是她所为,沟通太多只会让她的原则得以破坏。就是这个“为大家谋福利不应该留名”的原则,让她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甚至感到“世界对她充满了恶意”。

“做好事不留名”这一个原则,不得不说真的是一个极为高尚的品质。而我也对她一直保有这个原则的做法表示钦佩和仰慕。

但这个原则能否实现,是有一定基础的:你只有确保这件事情的达成是真实符合对方的需求的时候,才能保有“好事”的定义。否则,若未曾经过证实,只是一味地认为“我以为他们需要”就去以“为了他人”的名义而去行动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和产生“好心被狗吃了”的感受。

而这一切,其实都不过是源于“对现实的认知不够准确”这一个因素罢了。

但我此文也并非要批评我这位好友的做法,我甚至还非常欣赏她这种当要解决自己的需要的时候,还会主动为他人解决同样的需要的行事原则。

只是很多时候,每个人因为自身的缘故对同一件事都是会有自身的考量,而抱有不同的想法和采取不同的行动的。若未能考查证实,就断定自己所认为是别人的需要是别人真实的需要的话,就极为容易产生误会,徒增烦恼,甚至失望。

若未曾求证过,不要把自己认为是别人的需要当做别人真正的需要

(原创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图均源于51贴图网,侵删)

陌路成空,静有喃语

喃喃细语,缘是路人

你好,我是小陌,你的陌路人

若你需要,可以联系我。

愿你在这艳阳日一切安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