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还是不学?

精神分析学还是不学?

有人说小编在昨天的文章中太黑精神分析了,精神分析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那么,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精神分析,我们是学还是不学?

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后,精神分析就一直风靡着整个欧洲。这些历史性的东西我们就不谈了。但是,精神分析流传至今,那么,自然是有它的优势的。比如说关于梦的解析这部分,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表达”,至今也尚未被推翻。

无论是我们的考证书上,亦或是大学里面的教科书,精神分析无疑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基本上,现存的心理学流派中,几乎都沿用了精神分析的部分概念,尤其是意识与潜意识等重要概念。

所以,这部分的概念,我们无疑是要认真学习的。其中包括刚才提到的意识与潜意识以及防御机制、冰山理论等。

除了基础的概念部分,精神分析的实操部分也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学习的。毫不夸张的说,一个研究梦的咨询师如果没有研究过《梦的解析》,那么,他的解梦程度恐怕也是不够的。

客观来说,精神分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技术了,它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了。在欧美各国,有许多哲学家都在研究精神分析的哲学,其中包括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齐泽克主要就是根据精神分析中的拉康学派来进行研究的。

既然精神分析已经到达了这样一种高度,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黑它呢?

目前来说,心理学界主要倡导的咨询思维是积极心理学,通过积极向上的方式来调动人的心理动力。而精神分析恰恰相反,它则是一直深究过去的负面事件对人造成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之中,那么,整个人也会受到过去负面事件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消极。尽管过去残留问题的解决会让过去积压的情绪发泄出来,但是,时长上的消费确实不低——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咨询时长是十分正常的。漫长的时长以及高额的花费,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

目前国内十分火爆的精神分析小组——参与其的目的是为了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效果也并不见得比其他成长方式优秀。根据参与过精神分析小组的心理咨询师们反馈,大部分人觉得效果并不如预期估算。

同时,长期进行精神分析成长还会造成其他的影响。部分心理咨询师在经过精神分析成长后认为自己已经成长得足够了,这恰恰是心理防御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挖掘过去的经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还有另一个“后遗症”则是出现在人际交往之中。一部分的心理咨询师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代入精神分析师的角色——经常挖掘对方的过往,用句网络语来说:“你这样会没朋友的。”在婚姻中亦是如此,挖掘对方的不足会让伴侣内心不舒服的同时自己也会对其更加不满,长期以往,双方的间隙就越来越大。

最后用一句话来说,精神分析确实要学,但是,需要有鉴别地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