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神棍?大错特错!

志林老师总会听到身边的朋友问志林老师:“你能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其实,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1、心理咨询就是和你聊聊天吗?

“什么心理咨询啊,不就是两个人坐在那里聊聊天吗?”朋友汤明时不时就这样调侃志林老师。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志林老师就摇摇头,戏谑道:“什么时候,我也跟你聊聊,保证把你这“无知”的毛病给聊好了!”

当然啦!玩笑归玩笑,咱回到正题吧!其实,“心理咨询就是和你聊聊天”,这句话不全对,但也不全错。

谈话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但心理咨询师会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采取严格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让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危机,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

除了谈话,心理咨询还会利用行为训练、心理分析、放松训练等其他的咨询方式哟!这和我们生活中朋友之间的聊天、亲戚之间的劝慰以及老师的教育和上级的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哦!

2、精神病患者才去做心理咨询?

“你有神经病吧,去看心理医生啊!”

志林老师想问大家一下,是不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去做心理咨询呢?很多人可能认为,只有“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才来看心理医生。

其实,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和有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那些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3、心理咨询师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哇!听说你是做心理咨询的,那你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

在志林老师没有学习心理学之前,有一段时长也这样想过呢。那个时候,志林老师也是把心理学神化了。认为心理咨询师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他们利用心理学的原理,结合来访者的言行和表现,综合起来再找出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方案,从而帮助来访者。

这就像,有人感冒了,医生也是需要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4、心理咨询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你们那边能不能一次就把孩子治好啊?”电话中,那位母亲焦急地问。

心理咨询不是感冒了吃感冒药,一下子就能把心理问题解决的,更何况吃感冒药也还要根据病情,可能一周好,也可能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长才能好呢!

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

5、接受心理咨询很丢脸?

志林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说是去看心理医生耽搁了时长,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

在我国,同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

其实,就好像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

寻求心理咨询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相反,却表明了你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