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笔记

《心理咨询》笔记​ 一、每一阶段都有至关重要的、相应的影响人物,第一阶段为母亲,第二阶段为父亲,第三阶段为家庭,第四阶段为邻居、学校、师生,第五阶段为伙伴和小团体,第六阶段为友人、异性、同伴,第七阶段为同事和家属,第八阶段为人类。

二、咨询阶段包括建立咨访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

支持性心理咨询是最基本的方法,乃至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许多领域中。它通过支持和鼓励,使面临困难而无所适从或情绪低落、抑郁者看到光明,得到依靠,恢复自信;通过细听倾诉,使内心痛苦、怨恨、不满者有机会宣泄心中积压的情绪,从而减少其心理负担;通过解释指导,使因缺乏知识或受不正确观念影响而产生烦恼、忧虑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及观念,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

三、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

①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和谐的、信任的关系。

②来访者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③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④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对于咨询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是很重要的。

⑤促进来访者的认知转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应在于启发来访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

四、意识是个体能够知觉的精神生活,正常成人的思维和行为属意识系统;前意识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所构成,这些内容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它们虽然不被本人所意识到,但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总是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以获得满足,从而构成了潜意识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发生神经症、精神病病症或梦和过失,这些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潜意识不仅是人的正常活动的内驱力,对人的心理活动起制约作用,而且也是一切心理疾患产生的深层基础。许多神经症(如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的病因在于压抑到潜意识内的某些本能欲望、意念、情感、矛盾情绪与精神创伤等因素。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不被个体所知觉,但却在潜意识里兴风作浪,从而引起当事人的意识层面所难以理解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与烦躁不安,并表现出各种心理障碍。强迫症或恐惧症患者某些表面上显得荒唐不可理解的行为,实际上都有“隐意”,只是自己觉察不到而已。精神分析的实质就在于揭示潜意识,使来访者得到领悟,症状随之就会消失。

五、根据一个人的外显行为才能决定此人是正常还是异常,如果某人行为不正常,则这个人就是异常的。

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异常行为也是习得性行为,习得的方式跟正常行为一样,与正常行为的区别在于它是非适应性的。一般说来,当某一行为的结果已不再具有社会适应性时,该行为就会减弱、消退,而精神疾病性行为与此不同,它们在丧失了适应性后仍不消退,这就需要通过行为疗法来帮助来访者改变这些行为。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再教育或重建条件反射)的方法(即教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宜反应)和在某些方面改变他的环境的办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

六、人的行为是基于他对自己的看法而定的,而人的自我概念是透过他与环境的作用所形成的,尤其是与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人物的相交,逐渐形成了自我概念。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前者是个人看待自己的结果,后者是这个人自以为“应当是”或者“必须是”的自我。对于大多数人,这后一种自我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动机,如果它过于崇高而无法实现,就往往会使人陷入痛苦。导致个人心理失常的原因,主要是每个人内心世界中的自我冲突。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重合状况直接决定了人们心理健康的状况,两者间距过大,就难免会有心理失常感。希望获得他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接纳是一个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愤恨、恼怒、失望、悲痛、敌视等。有些人为了博得别人的关心和赞扬而扭曲了自己的自我概念和个人价值,从而会带来种种困扰,陷入不良情绪中。

七、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即P(parent父母)、A(adult成人)、C(child孩童)三种自我状态。

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和要求,是父母的内化作用或替代作用;

A反映出对环境要求的客观评价,是人格的客观部分,它不情绪化,也不作批判;

C代表人格中童年的本能部分,包括情感冲动及自发性行为。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三种自我状态。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反映出并受制于人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自我状态。其中,批判和正统观念与P有关,冷静地估计行为的后果是A的作用,不理智的恐惧、自卑和欢乐则与C有联系。每个状态都由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特征构成,比如父母自我状态的积极特征是保护、支持、给予爱和给予理解等,消极特征则是惩罚、批评、指责等。

人生态度是在3至7岁间儿童的自我状态中形成的,是人整个一生中的前意识结构,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和与人交往中的感受。

人生态度表现为4个类型:

①我好—你也好,是健康的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别人;

②我不好—你好,是自卑或抑郁症患者的态度;

③我好—你不好,是自大者和独断者的态度;

④我不好—你也不好,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

在这些态度中反映出父母对儿童的评价,被认为是形成儿童人生态度的基础。比如,父母的权威性压抑导致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这类自卑感很重的成年人,他们的父母通常是典型的管理型的父母式自我的人。父母的所作所为常表现为否定性的评价、斥责,如“你怎么这么笨”、“你将来一定没什么出息”、“你真懒呀”等,从而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儿童最初的自尊心,抑制了他自信心的发展。

八、思想、情感和行动三者都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人在思想时,亦在感受和行动;当人在感受时,亦在思想和行动;当人在行动时,亦在思想和感受。人感受到自己所想的,一个人告诉他自己的东西与他感觉和行动的方式有着本质的联系。那些有情绪问题的人正是不断地用非理性的话自己对自己言语、暗示或指示的结果。

九、人有两种基本需要,若不能满足,就可能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两种基本需要是爱和被爱的需要、期望自己和他人都觉得自己有价值的需要。如果一个人无法实现或满足上述的心理需要,人就会感到焦虑、自责、抑郁、愤怒,就有可能逃避社会,就会变得不负责任。而正是对自己或他人不负责任,才产生了行为问题。不负责任这一思想,是现实疗法的重要思想。行为异常只不过是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则取决于他能否负责地生活。

十、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①良好的现实性知觉;②乐于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③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④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⑤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⑥自主的、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⑦保持新颖不衰的鉴赏力;⑧有神秘的感受和高峰体验;⑨有社会兴趣;⑩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情;(11)有民主性格结构;(12)有创造性;(13)抗拒盲目遵从;(14)有强烈的审美感;(15)有幽默感,等等。

有以下五个特征:①乐于接受一切经验;②时刻保持生活充实;③信任自己机体的感受;④有较强的自由感;⑤有高度的创造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