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咨询

支持性心理咨询

心理问题一般按来源的不同而分为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学习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当一个人遭遇心理问题时,就会出现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这是怎么回事)、情绪反应(我很难受)、行为反应(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可以侧重于认知,也可以侧重于情绪或行为。

所谓情绪反应,主要是指负性情绪。常见的负性情绪有四种:恐惧,愤怒,焦虑,悲伤。来访者在遭遇心理问题时会依次出现这四种情绪,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这四种情绪也会依次出现。咨询师应该帮助来访者处理好这四种情绪。

在很多情况下,心理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如果人们对它无动于衷(没有情绪反应)了,它就不是心理问题了。

心理问题=现实问题+心理痛苦。

情绪是一种能量,释放了,也就消失了。情绪的释放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情绪的“表现”就是释放。所以,任何一种情绪都不可能一直存在,不管是快乐、悲伤、愤怒、恐惧还是焦虑,总是会慢慢淡去的。俗话说:“时长可以治愈心理创伤。”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有意识地把情绪释放掉,“治愈”的时长就会大大缩短。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从某个心理问题中走出来,原因通常是压抑,也就是情绪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侧重于情绪的心理咨询也叫支持性心理咨询,与传统的心理咨询不同,不需要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需要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和实施咨询方案,只要帮助来访者释放情绪就可以了。用传统的方法做咨询,咨询师经常会遇到两个棘手的问题,即要不要和如何回答来访者的“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而侧重于情绪的心理咨询可以完全避开心理问题本身,直接针对来访者的情绪。

支持性心理咨询包括以下内容:

一、正性体验

俗话说,良药苦口;成长就是痛苦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实是,药片可以裹上糖药,做手术前可以先打麻药,成长可以没有痛苦。早期的心理治疗也许是痛苦的,但后来越来越人性化。罗杰斯倡导无条件接纳,温尼科特主张“抱持”,比昂提议“容纳”,科胡特强调积极“回应”。

按罗杰斯的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但是,为了适应环境,迎合别人,人违背了自己的本性,从而导致心理障碍。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就是提供无条件接纳,让病人重新做自己。按科胡特的理论(自体心理学),婴儿的心理是碎片状的,只有借助于重要他人的回应,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心理障碍就是因为缺乏回应,始终处于破碎状态。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则是提供积极的回应,促进自体统一。

科胡特把回应分为三种:1、理想化回应,就是咨询师扮演理想化父母,去引导来访者;2、反映性回应,也叫“镜映”,就是不断地肯定来访者;3、另我回应,就是当来访者的知己和玩伴。

二、关注情绪

侧重于认知的心理咨询把重点放在了解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上,鼓励来访者详细描述心理问题,以便对它做出解释。而侧重于情绪的心理咨询把重点放在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上,直接问来访者在遭遇心理问题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恐惧、愤怒、焦虑、悲伤(委屈、尴尬、害羞、愧疚)?在这种心情里,身体有什么反应,头晕、心慌、恶心、胸堵?

来访者的情绪分三种:1、心理问题引起的情绪反应,彼时;2、心理问题引起的情绪反应被带到咨询室里来,也叫“移情”;3、对心理咨询的情绪反应,当下。

支持性心理咨询

来访者通常都是带着恐惧情绪来咨询的,尤其是第一次来咨询,对心理咨询还不了解,内心会有恐惧和担心:别人(包括咨询师)会不会认为我脑子有毛病?咨询师会不会鄙视我、嘲笑我、羞辱我?我会不会被催眠(精神控制)?因此,对很多人来说,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等他鼓起勇气走进咨询室时,还是“惊魂未定”。咨询师如果态度稍微生硬一点,就会把他吓跑。所以,咨询师必须非常温柔、友好,向来访者做必要的解释,以便消除他的恐惧、担心和疑惑,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去探讨来访者的恐惧情绪。

聚焦于情绪和接纳情绪,目的都是为了释放情绪。情绪释放了,心情平静了,既使心理问题还在,因为不痛苦了,也就不是心理问题了。同时,消极情绪消失了,积极情绪就会上来,来访者可以从中获得“正性体验”。

为了加速情绪的释放,咨询师可以使用一些“煽情”的技术,譬如听音乐、看电影、讲故事、朗诵诗歌、表演心理剧等。

三、接纳

也叫抱持(hold,温尼科特语)、容纳(contain,比昂语)。咨询师要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向来访者传递“你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的信息,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去压抑或“转化”自己的情绪,允许情绪自然表现出来。在咨询师面前,任何情绪都可以表现。

来访者跟咨询师熟悉之后,就会放肆起来,不那么惧怕和尊重咨询师了,会批评咨询师,提一些意见,搞一些小破坏。这个时候,咨询师千万不能被来访者带走,表现出受伤或反击的情绪。来访者只是在释放自己的愤怒,并不是想伤害咨询师,如果咨询师表现出受伤了,来访者会感到内疚,并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如果咨询师受不了来访者的愤怒情绪而予以反抗,则直接把来访者的情绪打压回去。所以,咨询师必须很淡定,很包容,很理解,很坚定(指坚持原则,保持界线)。

支持性心理咨询

有的来访者会在心理咨询的某个阶段向咨询师表达对某个重要人物的愤怒、怨恨和失望,咨询师要认真倾听,用心感受来访者的情绪,不能站在那个重要人物的立场上对来访者进行批评和说教。

心理咨询有一个原则(其实是心理治疗的原则),就是来访者必须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控诉别人、改造别人。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来访者有很多愤怒情绪,应该尽量让他释放。等愤怒情绪释放得差不多了,再反省自己也不迟。如果愤怒情绪还没充分释放,就让他反省自己,会引发抵触情绪,把愤怒转向咨询师。愤怒情绪释放完了,人们会自发地转向自我反省。

有的来访者紧接恐惧出现的是悲伤。等他感到安全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不幸,并在诉说的过程中陷入抑郁状态。这个时候,咨询师要认真倾听。悲伤情绪也是一种能量,释放完了就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痛哭一场之后感觉非常轻松,甚至心旷神怡。

有的来访者会出现内疚、后悔、羞愧等情绪,并且自责,咨询师也要认真倾听,让来访者把情绪充分表达出来。有的咨询师会安慰来访者,对来访者说“这不是你的错”,这样有可能会抑制来访者的情绪表达和自我反省,因为自责是自我反省的开始,咨询师应该利用来访者的自责引导他进行自我反省。

当然,如果来访者过分自责,表现出自杀倾向,咨询师可以予以安慰。但是,从危机干预的角度看,评估自杀的危险性和采取干预措施比安慰更重要。

当来访者开始自我反省时,焦虑就出来了。他很想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他很心急,尝试各种方法,“病急乱投医”,迷信大师。这个时候,来访者的动力非常强,对咨询师言听计从,所以效果非常好。与此同时,他还会讨好咨询师,很在乎咨询师对他的印象,担心咨询师对他不用心。咨询师要鼓励来访者把焦虑表达出来,并分析焦虑的原因。

焦虑总是跟欲望连在一起的,通过分析焦虑的原因,来访者最后知道了自己最想要什么,这就是自我实现(罗杰斯)、自性化(荣格)、健康的自恋(科胡特)。

四、保护

给过分自责的来访者一些安慰是需要的,这叫“保护”。布莱克曼把精神分析的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一类是探索。保护就是让来访者感到舒服,探索会让来访者感到痛苦。对于自我功能比较弱的来访者,保护是必要的,不然会导致二次创伤。但是,如果一直保护,不去探索,来访者就无法成长。分析性心理咨询侧重于探索,支持性心理咨询侧重于保护。

除了安慰、监护、药物治疗,必要的解释和指导也属于保护。

支持性心理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