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的内功与招式

论心理咨询的内功与招式

很多的心理咨询师把自己弄得可怜兮兮,叫苦连天,每个月是入不敷出,把大把大把的咨询收入都投到了各种心理培训班的学习、督导、个人成长体验中。

心理咨询师的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费用也是相当的贵。只有大家想不到的培训,就没有人家培训机构设计不出来的培训,具体有哪些奇葩的培训,我想一些咨询老师们也有自己的体会…

如何才能使培训班看起来高大上?最好是能请到国外的一些心理“专家”,实在弄不来,那就退而求其次,请国内的一些“职务高”、“头衔高”、“学历又高又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本身曝光率就高的”这些老师。很多培训班考虑的并不是我请来的老师能不能为学员带来实用的知识,而是能不能通过这位老师为机构带来更多的钱。

为了使培训看起来很抢手,还要无端设置很多的门槛,“没参加过前几期的,这期是不能参加的”、“能力没达到优秀的,不好意思您不能加入我们”“我们是精英班,您哪项没达标”…细想一下,这些理由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可爱单纯的咨询师学员们。

请国外的心理专家来讲,本身不是问题,很多外国老师对于咨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确实很棒,但是对于国内的咨询应用来讲,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真的不敢苟同。心理治疗与咨询一定要考虑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外显得是不一样的,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也是人的一部分,运用外国的心理咨询理念来咨询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的心理问题 ,是不是未免有些南辕北辙。跨文化的心理咨询(治疗)是无效的。

在入心理行当最初,你需要学习各种招式,它可以保证你合法、顺利地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在这个行当你要想达到一个高深的程度,那就需要内功。

内功是通过一心钻研心理学就可以内化于心的吗?是通过上各种心理培训班就可以练成的吗?是通过不断耍那些招式就可以自然而然生成的吗?

陆游晚年曾写了一首诗《示子遹》向其子介绍学诗的经验,最后两句“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值得每一位心理咨询师们细细品味。

很多人感叹“民国之后,再无大师”。为什么民国那么多大师,建国后几乎没有了?当然与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都去追求深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广度。

能够在一个领域做得非常棒的大师,他(她)们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也略知一二。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非常伟大的物理学家,可他在哲学、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我所认识的在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做得非常好的老师,除了擅长心理外,歌唱得都很好,饭做得也不错,有些人还会乐器,摄影、书画都不在话下。知识就是这样,一通百通,相辅相成。

同等的招式,没有内功护体,那你肯定必输无疑。有内功,没招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弱,但别人无法伤到你,而且只要想学,很快就可以学会,就如虚竹那样。深厚的内功,会让你的招式如虎添翼。如果内功不行,再好的招式也只不过是花拳绣腿。

内功为主,招式为辅。往往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过分的追求招式,而忽略了内功的积累与修炼。内功才决定上限,而招式只决定下限。

心理学的内功是什么?我认为是:深厚的基础心理学功底,足够的知识广度,及哲学的思维模式。

学些技术,没有任何问题,但总是学技术,不积攒内功,还花费那么多钱真的有必要吗?难道拥有一大堆中外证书、各大心理行会的头衔、上过各种心理培训班以后,你再坐在咨询室面对来访者心理就不会发虚了吗?那些所谓的技术让你到底咨询好了几个来访者?有些东西可以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武志强老师经常教导学生:明招式者得术,炼内功者得行,正心法者得道。

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在这个行业是个非常新的新手,望着一些成熟的咨询师们,我心里总是感到一丝悲凉,在想“你们到底是怎么了呢”?但每当与一些年纪大的,老一辈的心理老师们一起聊,听他们讲的时候,心里甚是欣喜,还好老老师们非常之“明白”,而且他们也在中国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根基正,虽然上面虽然歪了一些,但起码不会倒,那就一定会有明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