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怎样正确处理小孩在外受欺负的事件

父母应怎样正确处理小孩在外受欺负的事件

我的来访者,一位大三女孩小茵,她说:我心里一直很苦,因为我从来就没快乐过。记得上学前班时,有个男孩笑我的书包难看,把我书包摔在地上狠狠地踩。我伤心地跑回家,又哭又闹要父母重新给我买一个书包。可是母亲不理我,父亲狠狠地说:“这是刚买的书包,不可能再给你买!你总是令人讨厌!”父亲后面那句话让我心里一寒颤,我跑到外面无人的地方,伤伤心心哭了好久。那以后,我好像总是爱哭。

她小时候那件事,在当时是何等地受伤害!不然怎会在20岁的今天还那么清晰“记得我上学前班……”?不过我想说,正因为她一直怀揣着“受伤的学前班女孩”记忆,才使她无意识在扮演一个不快乐的人。

父母应怎样正确处理小孩在外受欺负的事件

我们知道,愤怒或痛苦是因人的需要受挫,不快乐也一样,是基于愿望挫折。小茵不快乐,确实跟她小时候经历有关,跟她从小时候被否认、不被接纳的伤害有关,跟她从小没有快乐的体验有关,也跟她缺乏自我认同有关。不快乐的人需要理解,我们对儿时的评判可能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评判,一切的不快和糟糕情绪,都似乎在重复过去的创伤。不快乐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不够自信,总有挫败感、无能力感,其实大多是源于幼儿时没有建立起对快乐(幸福)的感知。

人在幼小时,若遭遇一些基本和重要愿望的挫折,情绪是紧张和焦虑的,内心体验是伤感和无助。从发展心理学角度,一个人能否形成健康稳定的个性,关键时期是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关键条件是有没有安全型的亲子关系。安全型亲子关系,指的是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要懂得情感养育,即能给予孩子温情的肌肤接触,无条件的关爱、尊重、鼓励等的亲子关系。比如,小茵小时候被其他小孩欺负,她伤心地向父母诉求,此时父母的情感养育应该是这样:母亲温柔地拉着孩子的手,拍拍她的肩,轻轻揩去她的眼泪,可以说“看来,你受委屈了”;父亲可以说:“孩子,过来咱们评评理,你觉得是书包不好,还是那个男孩的行为不好?”等之类。可以想象,如果是这样对待孩子,当时的小茵就不会在已经伤感的基础上再一次遭受心理创伤。是否买新书包不是关键,关键是,父母要知道孩子遇冲突事件时,什么对孩子是重要的,什么样的反应可以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习处理伤感情绪。这,只有懂得情感养育的父母才能做到。

父母应怎样正确处理小孩在外受欺负的事件

而小茵父母当时对孩子的反应,是一种对孩子心理受挫的教育方式,他们后来的态度言行,对孩子个性成长来说,体现的是不安全型亲子关系。当然,他们挫折性教育方式是无意识的。中国许多父母都这样,不懂什么叫符合孩子心理的情感养育。不好怪他们,你只能无奈和叹气。小茵的故事给人的启示应该是:父母接受亲子关系教育比拼命把孩子送进各种教育训练班更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