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提起“自私”,常常让人感到羞耻、羞愧,人人都不希望被人评价为“自私者”,然而,夜深人静时偶尔也会怀疑自己或对方是否“太自私”。

  更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分不清“自爱”与“自私”、“满足自我”与“关切他人”之间的区别。有些人担心自己的行为太自私,而宁愿压制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别人;有些人误把自私看成了自爱。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今天一起从心理学视角,看一看到底什么是自私,我们为什么有时会变得自私,自私与心理治疗的关键性。

  自私者——对自己高度关切、对他人缺乏关切

  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想要把一切占为己有,给予的时候一点也不快乐,总是对获取忧心忡忡。

  自私者,对外在世界的设想只着眼于自己能得到什么。他对于他人的需要缺乏兴趣,难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完整性。

  他只看到了自己,从对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判断一切人和物,根本上不具有爱的能力。

  这种自私可以体现或伪装于各种无私的姿态中,但是从动态角度看完全一样。看上去很显然:这类性格的人有一个矛盾——对自己的高度关切与对他人的缺乏关切。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自私者,总处于得不到满足的状态

  “自私”的德语Selbstsucht,意为“对自己上了瘾”,充分表达了自私的这一特征。贪婪是一个无底洞,让人在无尽的满足自己的努力中精疲力尽却又永远得不到满足。如同所有的贪婪一样,自私包含着一种不稳定性,作为其永远达不到真正满足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关键点:虽然自私的人总是对自己过于关切,但他永远得不到满足,总是处于不安的状态中,总是被恐惧驱赶,担心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东西、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东西,或担心自己被人夺走了什么东西。

  对于那些可能比自己得到更多东西的人,自私者满心妒嫉。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更加仔细观察,会发现:自私者内心深处并不喜欢自己,甚至深深地厌恶自己。

  那表面上看来矛盾的谜团,也就变得容易解释了: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不喜欢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缺乏内在的安全感,总处在恒久的、关切自己的焦虑之中。

  而人只有在真正喜爱和肯定自我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内在的安全感。

  由于自私者的自我,从根本上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他必须担忧自己,必须贪婪地为自己获取一切东西。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自私与神经症的关系

  自私的问题对于心理治疗有特别的相关性。神经症患者往往是:或者他与他人的关系不通畅,或者他对自己过分关切。

  神经症患者有时特别的无私、缺乏主见、要实现自己目标时困难重重。造成这种无私的原因,本质上和造成自私的原因相同:他实际上总是缺乏自爱。

  要恢复健康,他需要自爱。假如神经症患者恢复健康了,并不意味着他遵从了社会性自我,而是他成功地实现了他从未完全失去的、用神经病症挣扎着要保存的那个自我。

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