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最常见的五大误解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精神需求越来越大,繁重的工作压力、僵化的夫妻关系、冷漠的亲子互动、复杂的人际交往…重重压力像一座座大山将人们压得喘不过气。重重压力下,导致人们对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提起心理咨询,人们对此更多的是一知半解。

最常见的误解有以下五种:

1、心理咨询是不正常的人做的,和我无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人们的心理情况分为四个部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其中正常心理又分为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针对这四种情况,心理咨询可以分为三种:发展性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特殊心理咨询。

对于正常且健康的人群进行的心理咨询,被称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了解心理发展规律,鼓励来访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有的各种现实能力,充分挖掘潜在的能力,更好地发展自我。

对于正常但不健康的人群进行的心理咨询,被称为健康心理咨询,比如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挫折引起的、影响社会功能发挥的问题行为,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问题从而焦虑不安,这时就需要进行健康心理咨询了;特殊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异常心理的人群,比如人格障碍、严重精神障碍等。

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如同教练和保健师,是人们心灵保健的指导者。

关于心理咨询最常见的五大误解

2、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身边很多朋友都觉得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跟来访者聊聊天,安慰对方,开导对方,但其实是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

心理咨询主要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但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谈话与我们平时的聊天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的谈话是建立在专业的、严谨的、科学的理论之上的,主要以来访者为主,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谈话;心理咨询不解决来访者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职业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时,心理咨询师不会告诉你应该继续工作,还是辞职换一份工作,而是帮助你梳理问题,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内心动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的强大和人格的完善,是解决现实问题最重要的内部资源,也是获得事业进步,家庭幸福,生活美好的必备素质。

关于心理咨询最常见的五大误解

3、我看心理学的书,就能自我解决问题

有很多朋友喜欢心理学,也会看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仅是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或者学一些心理学的课程,就能自我解决问题吗?答案是不能。看心理学的书籍或者学习课程可以帮助来访者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问题情况,但对于调整和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

专业心理咨询师都接受过专门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至少熟知几门心理学流派,熟练掌握两种以上专门的心理疗法,具备专业的识别测试和问答技术;在咨询过程中,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识别问题,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建议。这些都是一般非专业人士难以达到的。

关于心理咨询最常见的五大误解

4、我做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了

心理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所以心理问题的解决也一定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完成的。

做过心理咨询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次咨询之后如释重负,但其实这种感觉只是暂时的,当回到现实世界就又重头开始。

心理咨询很难立竿见影,它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来访者问题的澄清、来访者个人成长与再发展等。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和治疗很难一次就完全见效,第一次咨询过后,还需要继续预约咨询。

关于心理咨询最常见的五大误解

5、心理咨询师能帮我解决一切问题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它的核心是“助人自助,自我成长”。咨询师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所以问题的解决不单单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与协助,更需要来访者的配合以及对自我问题的思考与领悟。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才能更好地借助心理咨询这一方式,处理不良情绪,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