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努力改变现状,为何还是没有用?

你那么努力改变现状,为何还是没有用?

在咨询中,总有人问我:你能带我到哪里去?我想了想,或许我最需要的是花时长去理解问问题的人想到哪里去。

然后,又有很多人说: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我知道自己想到哪里去,你只需要告诉我怎么去就好了?

如果有一种办法能如此简单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免除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那一定不是心理咨询,而是麻醉药。

心理咨询不像普通的建议一般,是因为它的目标不是向外找新的东西,而是向内看已经存在的内容。就像素黑的那句经典的话:你来看我,实际上是看你自己。

然而很多人都没有做好看自己的准备,所以他们会很焦急地问: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或许你告诉我你可以带我走到哪里,我才决定开始。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只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关系,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会走向哪里的呢?

当你不断向外寻找的时候,实际上是关闭了通往内心的那扇门。这意味着你不想谈自己,或者你觉得再多谈自己没有意义,认为只有获得更多的新的东西才有用。这一刻,其实你已经否定了自己。

可是,即使你否定了自己,内心又哪有这么容易屈服。

这就好比,你觉得自己很迷茫,没了主意,你去找朋友给意见,可是你又不会轻易按朋友说的去做,这说明你内心一直都有自己的模模糊糊的念想,虽然不够清晰,但一直在那里。如果你忽略它,只想求得更多,无论你找到多少新的办法,都不会真正让你满意。

所以,一般来说,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有两类:一类是来看咨询师的,另一类是来看自己的。

看咨询师的来访者,会更愿意看看咨询师可以能给什么高明的主意,喜欢不断变换咨询师获得更多建议。只是,在看过不同的咨询师之后,会发现咨询师也不过如此,然后继续在固有的问题里纠结,发现谁也帮不了自己。

看自己的来访者会带着自己的觉察,跟咨询师一起去探索自己,这样不断往下走,他们对于自己也就更清晰,对自己经历就可以找到更多的连接和经验。

这样即使现实暂时没有变化,但是他们的内心已经变得更完整,能够用自己探索到的经验去面对未知的世界,相应现实也会随之改变。看起来咨询师没有多么聪明,却让来访者发生了最根本的改变。

最考验咨询师的其实不是要讲多少话,而是在你本可以讲很多话的地方停下来,把自己的主观经验放在一旁,看见来访者需要什么样的帮忙。

你那么努力改变现状,为何还是没有用?

很多人都说我也想看自己,那怎样才算是好好的看自己呢?

首先,保持对自己的尊重和好奇。

我很尊重每个人的打开自己的速度,有的人在关系里会有许多的不安全感,特别是面对一个陌生的咨询师,常常都是小小翼翼的,甚至会避开自己想谈的问题。

所以,当一个来访者,在跟咨询师最开始的3-4次咨询里,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在不断调整自己,慢慢找到两人能够同调的感觉。

一个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会给自己多一点时长,让自己慢慢适应这样的探索。而一个难以忍受不确定的来访者一方面会要求咨询师对自己做最粗暴的分析,另一方面又对不被咨询师理解而感到愤怒。

向内看的过程,就像走楼梯,虽然我们无数次去想象最后的那个台阶是怎样的,可是真正走下去才发现不尽相同。你需要走到一个台阶上,才能看见接下去的台阶是怎样的。

很多人常常想即使我走到那一阶,我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我或许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实际上,那是以我们目前的眼光去理解未来,就局限住了往下走的可能。

向内看的过程是不确定的探索,每一次走到的台阶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一个帮助我们走向更多台阶的过度。

那么这个过程走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停下来呢?

成长之路是终身的,当一开始我们不习惯向内看时,探索自己就非常艰难,可能需要咨询师的帮助。

当你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逐渐适应,可以用咨询中的经验去尝试理解自己,并且能独自完成一些自我探索时,你就具备了理解自己的能力,这时你就可以勇敢地独自往前走了。

你那么努力改变现状,为何还是没有用?

其次,好好看自己还需要尝试接纳自己。

当一个人越觉得自己经历很负面,就越不愿意去向内看,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防御。相反,当一个人越愿意去看自己的经历,就越能看见被忽略的重要部分,也越有机会看见一个更完整的自己,对自己的经验也就能更坦然地接受。

愿意尝试接纳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多接纳自己,而越想很快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的人,就越会避免去理解自己的过去。他们一边回避自己,另一边内心又是那么渴望接近自己,所以陷在这样的矛盾里难以自拔。

所以,那些总是想找应该怎么办,却总是不满意自己得到答案的人,就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不满足于找到的答案,又排斥向内探索自己。

你那么努力改变现状,为何还是没有用?

再次,好好看自己还需要走出“绕弯子思维”。

什么是绕弯子思维呢?

比如,我们本来想到A点的,但我们常常会决定到A点是不好的,不应该的,所以隐藏自己的想法,却提出很多假想的路B、C、D去走,然后一个个去尝试,直到每一条路都走不通,再回头安慰自己只有选A了。

这时,如果真的心甘情愿选择A就好了,可是即使B、C、D都走不通,我们还是觉得A是不应该的,但是又很想要A。为了说服自己只能是A,我们就必须努力再寻找E、F、G这样的路,再让这些路都通通无效,才让自己好有理由回到A点。

可是,这样的路还远没有结束,只要你你内心不接受A,又想让自己留在A,你就会一直不断地寻找路,又不断否定自己找的路。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妻子的先生出轨了,但是她不愿意离婚。在她的想象中,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离婚是不应该的。

所以,她内心真实的想法A是不愿意离婚,她难以接受自己的想法,所以会努力为自己找其他路走,比如B我离婚,但是必须获得我父母同意;再比如C我离婚,必须不要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她的问题可能就变成了:我想离婚,如果让我的父母支持我的决定?我想离婚,如果不让我的孩子受到伤害?

当这两个问题都无法得到很好解决时,他的内心就会松一口气,这样就有理由不离婚了,不是因为我不想离,不是因为我不愿意离,而是因为我试过了但是没有办法离。

可是,回到婚姻里,她就满意了吗?显然不是,她会不断地说服自己本意是想离婚的,所以还会不断装出想离婚的样子去做很多尝试,提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让问题不了了之,再回到A离不了婚上。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除了A之外的其他路都走不通呢?未必是这样,只是我们内心设定的就只要A走通,所以不管找多少条路都是在跟自己绕弯子。

如果我们对自己了解不够,就常常陷入这样的思维困境,我们在成长中看似拼尽全力,实际上只是因为不接纳自己,花了很多精力去证明自己并不存在A那样的想法。

绕弯子思维,看起来在不断让你积极面对现实,乐观地寻找出路,实际上是为了困住自己往前走的脚步,隐藏起自己的想法,逼迫自己去接受糟糕的现实。

这样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会非常压抑,却从没有遵照过自己内心的意愿A去生活,我们一直都在为许多跟自己不相关的路而忙碌着,内心却有越来越多的不甘心。

当你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时,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也好过于不断地为欺骗自己而忙碌。毕竟有些问题,迟早都需要自己想清楚。

每个人成长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深处,它一直都在,只是也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阻碍。

所以,当你感觉无力、矛盾、纠结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很快去摆脱纠结,而是要通过纠结去听见自己的声音,直到你找回那个更真实的自己,真正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作者:罗近月,一个有点小情怀的心理咨询师,让你看见自己最好的样子。微信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