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很多家长焦虑于自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作业拖沓做不完,上课不好好听讲,随便讲话,使得父母经常成为老师邀请的“聊天对象”。在某些“管教方式”无效的情况下,由于与周围那些相对听话的孩子比,实在太过不寻常,父母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类似多动症的毛病,便开始了寻医就诊之路。

心理学: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本就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越是孩子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就越短,有心理实验证明:大概3岁左右的幼儿,其注意力仅能维持3至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至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只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而忽视孩子年龄及发展规律,势必造成认知和现实的冲突。若是孩子表现过度异常,家长想排查下多动症,那么我们不妨按以下诊断标准先行了解。

心理学: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多动障碍(ADHD)又称为注意缺陷,它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续聚焦)和多动(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过多的活动)以及冲动(不通过思考的冲动行为)。这个障碍必须在12岁之前被观察到,至少要持续6个月。在儿童中必须存在至少6种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生以下症状的6种:

  • 不能密切关注细节,或在学业、职业任务中犯下粗心大意的错误。

  • 难以持续关注任务或娱乐活动,例如在讲话、对话或长时长阅读期间。

  • 当别人对其说话时,看似不在倾听。

  • 不听从指令,不能完成学校作业、家务或工作任务(或能开始任务,但很快就不再关注)。

  • 难以使任务和工作井然有序。

  • 回避或不喜欢需要持久精神努力的任务。例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 经常丢失任务或日常生活所需物品。例如试卷、书本、钱包等。

  • 容易分神。

  • 遗忘日常任务。例如做家务。

多动或冲动:通常满足以下6种症状:

  • 坐立不安,拍手跺脚或在座位上扭动。

  • 不能保持坐姿(在教师、工作场所)。

  • 在不适合的地方四处奔跑或攀爬。

  • 不能安静地玩耍或进行休闲活动。

  • 总是“一刻不停地动”,就像上了发条。

  • 说话太多。

  • 在一个问题完整提出前,将答案脱口而出。(快速接别人的话,不能他人把话说完等)

  • 难以等待轮到自己。

  • 打扰或侵犯他人(例如打断或插嘴,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物品等)

以上症状必须发生在学校、家庭,与家人或朋友等至少2种或更多的情境中,且不可归因于其他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或物质中毒。

注:以上诊断标准来源于《理解DSM-5精神障碍》(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著,夏雅俐 、[美]张道龙 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