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为什么工作会令你痛苦?

但凡会因为职业与兴趣的不匹配而感到痛苦的人,其本质的原因在于对自身及社会没有清醒的认知。

大部分人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工作会占据他今后的生活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重,做的工作自己是否喜欢,工作的环境是否舒适,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会决定他一生的情绪变化基调。

正因为对于未来缺乏长远、清晰的规划,所以当我们处在校园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明确的去做对他的未来有帮助,打基础的事。更很少有人会有目标的在最宝贵的时长里学习真正有用的技能。

大多数人的少年时代都将光阴花费在了吃喝玩乐,谈恋爱,打游戏之中。

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没有做好丝毫的准备,许多人匆匆忙忙的为了暂时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安稳下来,或是经家人、朋友介绍盲目的进了一些单位,又或是受到一时金钱、名声的诱惑而选择了一份“可能”不错、在“别人”看来还可以的工作。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在这些情况下,有的人或许恰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抑或是从工作中能够得到意义感而对工作产生了热情与兴趣;

有的人也许尽管并不“喜欢”他们的工作,但在他们过往的生活中已经培养出了一种不被喜好影响、而坚持把事情做好的品质,所以他们逐渐会培养出一种职业素养,令他们在工作中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而剩下的大多数人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则是既没有认真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又没有辞职换工作的勇气。

他们日复一日的抱怨着公司的种种制度不合理,老板上司全是蠢货,一边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空虚度日。

随着工作的时长越来越长,不仅工作的激情全被消耗殆尽,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消极,对工作越来越厌恶,而且个人的技能没有丝毫增长,在公司的前景也越来越渺茫。

有些人也许会试着跳槽,但跳了很多家总是觉得不满意,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最终只会越来越迷惘,越来越浮躁。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So,为什么工作会令我们痛苦?

许多人下意识里会以为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做的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然而事实上更多的原因在于:

1.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感。

2.他们根本就没有投入一件事,认认真真的把工作做好的能力。

在人类的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意义感是人类行为的第一推动力。

并不是因为你喜欢一件事情才会去做,而是因为你能够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意义感你才会去做,你才会喜欢。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每个人的基因决定了他的天赋,所有当你去做那些你天赋所在的事情时会比别人更容易做到,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当你能投入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过程会带给你意义感,促使你愿意不断的做这件事。当你把这件事做得越来越好,它又会给予你更大的意义感,所以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许多人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要坚持。

因为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很多事情你都愿意去尝试;

同时一方面小孩子的内心杂念不多,受到的诱惑也不多,因而更能投入的做一件事,获得意义感也更容易一些;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另一方面不同的事情难易程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所面对的事情困难度增加,获得意义感的门槛也在不断增高,你必须要在门槛之外经过一段枯燥无味,甚至会很漫长的时长的坚持,才能体会到这件事情带给你的意义感。

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普遍十分的浮躁,无法沉下心投入工作,总是工作了一会儿玩会手机,工作了一会儿就刷刷网页,其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的像微博、微信、淘宝等一些即时资讯类的软件无时无刻的不再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而互联网带给我们意义感真的是太过轻而易举了,拿过手机就知道国家大事,点开朋友圈就知道别人发生了什么。

这种廉价的、轻易得来的意义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它令我们对于其他更高门槛获得意义感的事情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写文章要三个小时,不写;这本小说这么厚,不看;学这个课程竟然要三个月,不学。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对比需要投入更大精力,投入更多时长才能获得意义感的工作,我们当然更乐于选择,打开手机就能感受到和他人的联结的这种获得意义感的方式了。

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每个人就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样做的都是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的潜意识里又排斥没有创造性与成就感的事情,所以,也许你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出入高级写字楼,拎高级皮包打名牌领带,但你自己心底很清楚,你自己所做的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

这种人虽然工作本身无法带给他们成就感,但工作却可能带给他优越感或荣誉,一份不错的薪资也能在其他的方面给予他很大的满足,所以这类人虽然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却不会讨厌。更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痛苦。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所以那些叫嚣着因为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不开心的人,大多数不过是没有形成足够的职业素养、心态浮躁不愿意付出努力的懒散之辈罢了。

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大多数所谓的“追求做自己喜欢的职业”的人,他们在生活中的常态就是感觉到压抑,被束缚,不自由。

这种压抑感会令他永远无法真正的“活着”,他们永远处在一种不自在的状态里,时时刻刻想着的是如何与环境反抗,如何与外界反抗,他永远都无法安定下来,他会永远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而且越是那种嘴上说的天花乱坠的,其行动力也就越弱。

因为这种人是活在幻想里。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这种幻想令他无法接受现实,他不知道人生本就是苦难重重,电影和小说里那些幸福美满的桥段都只是人生路途中偶尔出现的花朵,脚下的荆棘与无法预料的不测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人只有接受这一点,(我说的是接受,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或者明白而已。)才能真正的学会面对,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拥有真正的,不会被外物轻易削弱的行动力与意志力。

你只有认清这个现实,才能找到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任何一份工作都会遇到那些令你不喜欢的诸多原因。上升空间,薪资待遇,上司人品,同事氛围,公司逼格,等等。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你永远无法找到一份能在所有方面都满足你的需求的工作,像这种人只要在工作中有任何一点不顺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和担忧,然后打着“这不是我真正喜欢的职业”的幌子想要逃离。

你如果不能承认自己只是习惯性的什么都不想做,你就会一直把这个“要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当成逆向合理化的借口。

所以,你那不是在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你只是逃避人生中的苦难,你想要的只是生活中那些幸福的、快乐的时刻,你所要的是直接得到成功后的成果与回报,而略过为了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努力、辛苦、和付出。

现在你好好想一想,你对于现实抱有多少不切实际的幻想,让这些幻想全部落到地上,再问问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就再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这件你喜欢的职业所会遇到的所有问题,你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切实的努力与不懈的行动。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你是否愿意为了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先把那些你不喜欢的事做好,这是你衡量自己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在我们回到题目,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最大的一个前提是,你必须要对自身及社会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首先你必须要意识到,理想主义是理想主义,现实是现实。每个人都想无拘无束,潇洒的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生而为人除了有理想还要背负着责任。

比如你老婆身体弱不能工作,女儿上初中需要花钱,也许你现在的工作真的不是你喜欢的,但它能提供给你足够的薪资,让你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如果这时你要追寻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显然并不理智。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我们并不是必须要令自己的职业和兴趣匹配,每个人的生活侧重点都不同,每个人所需要背负的责任也都不一样,追寻内心做自己,还是背负责任为别人,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只不过境遇不同,选择不同罢了。

所以现在你需要首先建立对自身,对社会的清醒认知,摆正自己的位置,分析你自身的具体情况,而不是被心灵鸡汤一忽悠就想出家,看了几个背包客的日志就以为自己的征途是西藏。

如果你现在的境遇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继续现在的这份工作对你而言是理性层面最好的选择,那就暂时不要纠结于工作与兴趣不匹配的问题了。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你总要先做完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才会有资格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

但如果是那些年龄还比较小,身上没什么压力,又明确的知道自己不喜欢目前的工作的人,我建议你一定要多去尝试。

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的确可能是因为真的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个尝试并不是鼓励你多跳槽,尝试的前提是你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精准的分析。

不是说你看到某个职位不错,薪水高,工作闲,妹子多,很吸引你,你就误以为那是你喜欢的,你就过去了。

而是说你要有来自于你自身的标准,你确定了你所理想中的工作有哪些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在接下来的求职与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和校准你的这些标准。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我一开始的标准是给予我足够的薪资保障,并且能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那么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我会发现除了这些在周末双休于我而言也挺重要的,我可以用双休的时长增长见闻;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也很重要,能给予我正确的指点。

你必须要明白,自身与社会环境永远都会存在着冲突,所以你永远要学会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在调整中令自身的兴趣与对现实的认知不断磨合,你的兴趣越贴近现实,你的工作就越有效率,你就能获得更多的意义感。

只有这样,把你的兴趣变成工作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

心理学—如何匹配职业与兴趣(有上进心,需要改变,静下心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