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想跟大家聊三个心理学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没错,看一赠二。

(为什么要将这三个效应一起来聊呢?因为这三个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起讲有助于各位更全面的了解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效果,日后更好的在人际交往中去应用。)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首因效应”。首因,顾名思义就是第一个因素。首因效应就是第一个因素产生的影响,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阐述的是交往的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的交往关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我们经常会说“先入为主”,那么为什么这样呢?原因有两种二:

㈠打个比方,你想画几个几何图形,别人给了你一张红颜色的纸,那么你无论在上面怎么画,图形在红色的纸上叠加,你都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图形是红色的。最先接受的到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就是那张红色的纸,后期再输入的其他信息就是你想画的几何图形,后续印象被叠加到红色的纸上,后续的信息就被同化了。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虽然也在改变着前期的信息,但是却抹不掉最早信息所留下的痕迹。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㈡打个比方,领导开会,9点开会,历时三个半小时,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繁多。你越听越困,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还接了两个电话。等到散会的时候,你发现,你对10:00以前的内容记得十分清晰,11:30以后的内容有点模糊,中间时长段的内容大部分记得还算清楚。最先接受的信息很受你重视,而且没有受到犯困、走神等的其他信息干扰,大脑全部接收,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听到信息则容易受到忽视,大脑有所遗漏,信息加工粗略。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心理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对信息的认知效果。最先输入的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这就涉及到明天我们要谈到的“近因效应”)。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重要的内在因素。

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长内,通过短暂接触获得的不完整的信息为依据而形成的印象。当我们与一个人初次见面,你在45秒钟内就能对他产生第一印象。你在这45秒内获得了以下信息,这个人的性别、颜值、身材、 衣品、气质、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印象,这些信息就构成了你对他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的第一判断。这个第一印象在你的头脑中形成,并在一段时长内占据着主导地位,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一系列行为,以及你对他以后的评价和看法。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由上可知,“首因效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它是因信息输入顺序不同而产生的效应;②它重视的是顺序排在前面的信息;③第一印象并非一定就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全面的;④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鲜明、最牢固的;⑤第一印象对社交双方后续交往起到重要的作用;⑥首因效应的影响具有时长性,相对短暂。

那么,“首因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呢?

一方面,“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发制人”都在应用着首因效应。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比如相亲约会、毕业求职等,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印象,要想保持更长久和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加强在内在的修为,注重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受到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明天要讲的近因效应。趣味心理学(五)首因效应

另一方面,“以貌取人”、“偏听偏信”也是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导致的。第一印象往往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以短暂的、片面的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容易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会引起认知上的偏差。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尽量长久、全面、深入的去了解一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