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心理学文章多主观和泛滥,是否需要对读者负责?

如果笔者的文章内容确实属于完全的主观揣测,瞎编乱造,毫无疑问,必须要负责!

但是,我想如果咱们先把以下的几个点搞清楚,或许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见解。

  •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伪科学。请相信科学。

为什么要谈及这个问题呢?

如今心理学文章多主观和泛滥,是否需要对读者负责?

许多人在心里并没有将心理学看作一门科学,而是将其看作一门“伪科学”。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人,所谓“科学”,应当有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比如物理抑或数学。而人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对它进行操作和研究呢?人的心理是一个十分难以控制的变量,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是不可靠的。此外,应用领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往往让人们感到失望。平时身体生病受伤,打针吃药做手术,其见效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人们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也是抱着能够瞬间、即时治愈的想法。又加上人们对心理咨询等的流程不了解,“心理治疗没用”的印象很可能形成。综上,心理学是伪科学的的观念就很容易形成了。

可实际上,心理学的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向来都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类似。发展到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都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心理学,不该被这样否定。

如今心理学文章多主观和泛滥,是否需要对读者负责?

  • 心理学的发展还不像其他科学学科完善。如今的现象,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哲学是所有知识的集大成者。而哲学的核心问题便是意识与存在的问题。直至马克思主义出现之时,唯心论者仍占多数。(世界范围内宗教的影响想必不必多言,各类学科的发展深受其影响。而近代唯心论的最高峰便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心理学研究的,使人们的心理,意识成为无法避开的话题。我们对存在于意识的核心问题摇摆不定,直至近代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才尘埃落定。(现在仍有唯心主义论者苟延残喘)可想而知,与其他与意识与存在问题关系不大的学科相比,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是多么的曲折。

更具体些吧,看我们的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神授”,可见唯心论在中国人心中的根深蒂固。(现在许多人,生了个大病小病,不信医院信鬼神,小编小的时候便因为生病被父母带去看过神婆;投稿提问的问题中还有一堆讨论神鬼奇异经历的;甚至政府官员也烧香拜佛求财运……)

虽然近代的西化让中国稍稍有所改变,但是那个时期的西化很大程度上限于受过高等教育上层阶级,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那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什么科学理论发展是不可能关注到的(验证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基础,谈什么都是瞎扯淡)。

后来的新中国,“知识青年下乡”体现出的“读书无用论”,“文革”时期的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更让中国的整体知识水平倒退,各类科学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还好在周总理为首的保护下,核研究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落后于西方。在此再次验证了周总理的伟大,致敬周总理!!!)。

如今心理学文章多主观和泛滥,是否需要对读者负责?

而如今学术氛围相对宽松了许多,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在慢慢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大众传媒(头条、网易等平台)成为民众对各方面事物(包括科学)的认知、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知识传播与发展逐渐从精英阶层转向人民大众。(知识的大众化,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大众的知识化)

我们现在在这里提问回答讨论心理学,讨论科学,便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事物的发展历程是曲折而又向前的。

然而,不得不承认,现今各类媒体平台上的各类分析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仅是心理学,其他领域亦是如此)。但,这也间接证明了事物“曲折前进”发展的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好的事物中总结前进,同样地,在不好的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

对此,相关媒体平台的审核机构认真审核,确保文章发布者素质和其发文质量的优质,肯定是必要的。然而,如此多的学科门类,如此多数的作者,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这样的话,质量不好的文章出现也情有可原。

因此,对于读者来说,更多时候,面对参差不齐的这些心理学文章,与其过分地要求文章发布者的水平与发文质量,不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鉴别,学会选择,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和专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弃伪存真,不断进步。(心理学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如此,是不是更好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