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别让心理学套住你的路

朋友说,她看过一些心理学书籍,知道有个词是“依恋关系”,她认为她很喜欢的一位男生属于其中的回避型人格,在知道她心意之后仍然若即若离。她问我:是否应该继续用爱和理解去等待和包容。

简单说一下依恋关系。依恋风格分为三种:焦虑型、安全型和回避型,我们用表格简要说明如下:

姑娘,别让心理学套住你的路

依恋理论说,在了解依恋人格和关系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状态,以内观的方式让自己不断成长。这一点,我比较赞同。但是很多朋友在初看依恋关系后,会很自然的给周围朋友或恋人扣帽子:“原来谁谁谁是焦虑型的,怪不得总和我生气…等等”。我比较主张内观而不是外评,一方面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对别人的评价会影响自己的内观和成长;另一方面,你不处于别人的处境,可能确实无法理解他的心境。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上述,是有些善良的姑娘用依恋关系理论套住自己的路。她们认为男人其实很爱她们,只是因为他们的回避型特征、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拒绝,所以若即若离,不敢踏出这一步。

姑娘,别让心理学套住你的路

几年前,一位挚友与一位男士相好,确立关系后一个月,男生突然以各种理解拒绝见面。女孩和我们说:他由于某种原因,所以有一些回避型人格。于是,女孩对男生更加体贴,想用自己的爱和理解让他对亲密关系感到踏实。作为友人,我们都未曾想过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有这样小鸟依人的一面。但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朋友为此难过很久。而不久以后,我们就得知男生和其他女孩结婚了。

另一个实例是听朋友讲述:一位姑娘和一位很优秀的男士见面后便一见倾心,男士表现非常贴心、绅士,更让女孩无法自拔。男人还对女孩说:“有时候,你未必能判断出对方是不是爱你,其实他很爱你。”故事发展我们很清晰:女孩在听完男士的表述后,认为男士也有倾心,只是不善于表达。于是,她浑身充满“照顾者”的母性特质,想用大爱去感化他,让他在自己身上找到踏实感(其实当我们要给他人以母性的关怀时,最好的方式往往不是自己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而是设法唤起对方心中的母性。这一点在后续的文章中再详细阐述)。然而,有一天却听说,那位男士有了女朋友。

这两个故事听起来有些狗血,可能让人觉得女主角不够智慧,不足以作为论据。但实际上上述两个案例中的女士们都是被很多人追逐和尊重的对象。可在面对亲密关系的依恋理论时,仍会茫失。

姑娘,别让心理学套住你的路

借此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对于心理学,只看书了解理论,不参加对应的工作坊或成长小组,毫无用途或者说反而没有好处,只会让人习惯性拿概念对照自己或他人的碎片行为。

2、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每个结果都是因缘和合,要接受事物本身最自然的发展。我们在二十岁恋爱时,只会感觉两个人在一起舒不舒服、开不开心,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以自己对某一理论的狭隘理解和主观臆断,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感性的事情理性化。毕竟,返璞才能归真。

3、 暂不评价人品德行。很多人的温暖、体贴并不是他对你的感情流露和表达,而是他的习惯性行为。

4、 作为自己,要关注当下、保持正念、稳定内心。卡巴金在《不分心》那本书中说:就好像你盘坐在瀑布外看它飞流直下一样,对于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也要作为一个旁观者对它静静观察、体会。有了稳定的内心,才更有可能识人辨物,并为自己增加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5、要学会面对痛苦,接受现实。有些朋友其实意识到了对方的态度,却不甘心、自欺欺人。但人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或者说人生就是痛苦的。要想重返伊甸园,就一定要穿过沙漠,不是幻想就可以达到的。

姑娘,别让心理学套住你的路

你说,你不爱种花,

因为害怕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

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

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但是,

没有结束,哪有开始;

没有凋零,怎有孕育。

每一个套路,也都是成长的阶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