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想让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几年前,在一个心理学的培训班,有一个年轻的爸爸,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反馈说,最初之所以想学心理学是因为想找到一些办法。让他儿子变得听话。但是学了一段时长心理学之后,他的目标变了,变成了,如何让他自己成为一个听儿子话的爸爸。这话真的是让我觉得非常的感动。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他儿子有一个听自己的话的爸爸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估计会觉得非常的幸福,他还想再活五百年。

父母为什么想让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一个人的人格或者是性格是在他早年的时候,跟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是关系的动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早年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在他成年之后跟其他所有人的关系,都只不过是早年跟爸爸妈妈的关系的翻版而已。

有很多很小的孩子,他们被逼迫的要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糟糕的感受,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叫做心智化,我们小时候物质还非常匮乏,父母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很少能顾及到孩子心理上有什么要求,所以在那个时代。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还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心智化的程度都是非常不够的。

现在物质生活已经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仅仅是把孩子当成一种,纯生物学存在的水平, 而没有考虑自己和孩子是一种心理上的存在。除了知道孩子需要吃的喝的之外,他还需要被尊重,被听到,他有欲望,他希望从语言或者是态度上面获得支持。

首先为什么父要孩子听话(这里的听话指父母亲长期以严厉的态度或者是失控的情绪或行为,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第一个原因是:父母自己害怕被孩子抛弃

这样的父母有可能在童年的时候。受过分离的创伤,如果在此时此刻孩子没有听父母的话,父母当下就会有被抛弃感。在亲子关系中,有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事情就是,当父母亲看到孩子在那高兴的时候,会觉得很不爽,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人来疯啊,你有什么好高兴的,作业也没做,你有什么好高兴的,隔壁的孩子考得比你的分数高多了,说意味深长,是因为父母侵占的做法,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暗示,就是你不可以快乐,因为快乐的孩子会让有分离创伤的父母觉得被抛弃。他们想象的理想的父母跟孩子关系应该是一起吃苦,一起愁眉苦脸。

快乐是一种让双方都分开的力量。当然,如果父母亲没有早年的分离的创伤,他们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有能力跟孩子一起快乐。大家都快乐的这种分化的关系不会激活他们创伤性的体验。

父母为什么想让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第二个原因父母有着脆弱的自尊

孩子不听话就伤害了父母的自尊。这种情况,在单位里面也可以碰得到。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自尊非常的脆弱,他会要求下属必须百分之百的服从。其实,一个自尊不是那么脆弱的领导,他是不会要求每一个下属都服从他的,相反他可能还比较喜欢那些很有活力,有时候不那么听话,很有创造力的下属。因为这样的下属,在他们下面工作会增加领导自己的工作效益。

第三个原因:父母自己限制了自己使用制度。

因为心智化不足,耐力不够。你如果听我的话,我就可以不使用更高的智力能力。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相差真的不是太大,但是人格,差异会非常非常大,在智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智力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由这个人的人格决定的。有些人在跟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会限制,甚至放弃使用智力,而一味的使用情绪。当孩子有轻微的,违背他们的意愿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就上来了,我们可以说一个原则, 在家庭关系中,谁如果肆意的使用情绪,谁就是晚一辈子的,换一种说法,谁使用情绪越多,谁就是儿子或者女儿。谁使用智力越多,谁就是父亲或者是妈妈。肆意的发脾气跟随地大小便是差不多的,或者是跟随意的把衣服脱光是差不多的。因为情绪的裸露跟身体的裸露本质上是一个级别的。我们的社会对情绪的裸露,惩罚不是太大,而是只处罚一个人行为的后果。

父母为什么想让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第四个原因:他只不过是在重复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而已。

这就是,某种关系的模式在家族链中代代相传的证据,我们曾经要求听话。实际上就是剥夺了我们自主的权利。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对孩子创造力的限制。很多时候你即使不满也不能够说,因为你要表现出来对父母的孝顺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听话的孩子是没有创造力的,是因为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用创造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所以他们可能就一辈子这样听话下去,活在父母的创造的世界中。

那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他想成为他自己,他想为自己活着,他不想辜负老天给他的只有一次的生命。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本儿书的扉页上写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要命的事情就是你想成为自己为什么要命呢,就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允许!

父母应该有这样的智慧或者心胸,不是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而是使自己成为孩子实现他愿望和梦想过程中的帮助者,而不是阻碍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