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第一章 (慧眼识人,通过眼神看透他人心理学)

视线传递出的信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传达的一些信息能透露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注细节的持久度,遗迹是否能够做到“实话实说”等。

琳·克拉森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被人们称为“读脸专家”,她考察了性格和面部神情的关系,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实验,结果发现,人们很难隐藏或改变面部的细微变化,而这些变化最能透露我们的所思所想。克拉森表示,眼睛最能表露一个人的心理,眼睛睁大表示更愿意与人交谈,而眼睛深陷,眼神喜欢盯住一处的人则更加保守。“面部的一些细微动作和表情,能够很好的显示出对方的所思所想,所以下次与人打交道时,别忘了注意他的眼睛!”克拉森如是说。

我们先来了解眼睛的生理结构。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据估计人体对外部世界的信息获取至少有80%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眼睛的意义当真非凡。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然而我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视觉动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我们的近亲——猿类和猴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分别。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是以视觉为主的动物,它们的两只眼睛都安家在了头部的正前方,以便更好的通过视觉感知外部的世界。人眼直径仅为2~5厘米,但与之相比,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电视摄像机简直就是来自石器时代的破烂玩意儿。位于眼睛后方的感光视网膜包含着137000000个细胞,这些感光单元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告诉后者在我们的眼前究竟有些什么。

《孟子》中记载:“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嫣痩哉?”意思就是说: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获知一个人的内心动向必然会反映在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每个人无法隐藏的事实。睡眼惺忪的人,眼睛表现模糊不清;而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如果眼睛真的在笑,心之会随之轻松。满脸佯装微笑的证人,注意他的眼睛,会发现那是一双不安的眼睛,根本没有笑的神志。

通过有无视线接触可以判断出他对你有无好感或兴趣。不相识的人,彼此视线偶尔相交,便会立刻撒开。如果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一直盯着自己,我们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觉得害怕。这是由于每个人被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的原因。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他们有意沟通心灵。但是,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女性之间,则可能有别的意思。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女性愿意把自己所想传送给对方时,多半会发生凝视对方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对方若久久凝视你而不移开视线的话,很可能有什么心事要向你诉说。

视线交流中还可以判断双方的强弱。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们在谈话中,何时把视线移向对方。其结果表明,在谈话刚开始和即将结束之际,其比例有着显著的增加。首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谈话中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也会先把眼光移开。一个人在谈话中是否能占上风,在最初的30秒内就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

希区柯克是世界著名的导演。因为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悬疑惊悚电影,所以被称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在片场说过这样的话:“对话要尽量简洁,那不过是从演员嘴里发出的声音,演员的眼神才是整段对话的灵魂。”

如同拍电影的镜头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一样,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或者面对不同关系的对象时,视线范围都会有所不同。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视线落在对方眼睛水平线下,焦点集中在对方双眼和嘴巴所构成的三角区域,是标准的社交礼仪。这个视线范围适合于普通的社交场合,既不会使对方有疏远感,又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有利于形成一种轻松友好的交谈气氛。

电影当中出现特写镜头时,往往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就像具有强烈视觉感受的特写镜头一样,当一个人把目光投射到对方前额的三角区域时,会使气氛变得紧张。因为这样的注视往往带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意味,因此对人具有震慑作用,警察审讯犯人就是使用这种方法。这样的场面多出现在上下级之间,而且是上级对下级才能使用的方法。

最有意思的当属恋爱中的目光。当两个人初次见面时,视线范围是从脸部到胯部;当关系确定后,视线范围将达到腹部以上;随着关系的发展,双方凝视的焦点上移到胸部以上;而热恋中的情侣,就成了眼睛与眼睛的对视。如果一对男女刚刚相识就盯着对方的眼睛,除非两个人是一见钟情,否则一定会不欢而散。

除了视线范围,视线的角度和方向也可以传达一些有趣的信息。眼睛的注视方向或视线能反映出人的心情和意向。列如,在社交场合,地位不同的人,其注视方向就有明显不同,小人物总是倾向于注视大人物,而大人物则习惯于忽视小人物。比如一个和善顺从的小人物走进会场,他的眼光会先逡巡全场,然后盯住那些大人物瞧。每当谈笑、争议或表示个人意见时,小人物的视线总会瞟向大人物,以观察其反应;而大人物在谈话时则明显自顾自,只注视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不过在质问时,大人物会直视对方,而小人物则往往不敢回以正视,回答时视线不住地往下低垂或望向别处。

在通常情况下,眼睛的注视方向及其停留时长所流露的信息主要有:眼对眼的长久凝视只发生于强烈的爱或恨之时,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长通常占全部谈话时长的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时,常可被认为对对方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此平均值者,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对方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

有科学家在一个大型会议室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提前达到会议室现场,然后等待与会者到来。每次进入一个会者,他都会对该人的动作进行记录。最后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男性在进入会议室后,都是先环视一下现场,目光会在已经到达的人身上进行短暂的停留。他们似乎是在向其他人传达一个信息:我已经来了,快给我让道!而绝大数的女性与会者在进入会议室后,几乎和其他人没有目光的接触,只是迅速环视一圈,她们的目光不是看人,而是在寻找空座。

视线的方向有三种:向下、水平、向上。

向下的视线是长辈对晚辈、地位高者对地位低着使用的。这样的方向会产生一种威严感。当一个人目光向下时,往往是想控制对方,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水平视线是地位想当者使用的。这样的视线会使大家便于沟通,因为没有尊卑之分,会使气氛变得自然。

向上的视线是地位低者常使用的。他们的目光看起来就像小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的那种眼神。

人的目光又很多种,而不同的目光后面往往会隐藏着不同的含义。以下是一些通过眼睛看的小技巧:

一直盯着对方的女性,心中可能有隐情;

在言谈中,注视对方,表示让对方对自己所谈内容集中注意力;

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表示希望处于优势地位;

被对方注视后,便立刻移开视线者,大都有自卑感或缺陷;

看异性一眼后,随即故意移开视线者,表示有着强烈的兴趣;

斜眼看对方者,表示对对方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想让对方识破;

翻眼看人者,表示对对方存在尊敬与信赖;

俯视对方者,想显示对对方的一种威严;

视线不集中在对方身上,很快移开视线者,大都为性格内向者。

期待下一遍《通过眼珠转动看出他人心思》 关注吧!!!!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