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情绪产生于得的到 和 得不到的反应

歌词云: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我们在人的一生总会有千千万万个得到和得不到,并因此而产生纷繁复杂的情绪,那么学术上是如何看待情绪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生理和心理的原理呢?下面我们就从一些原理性的理论一探究竟。

情绪的比较学术点的定义是:情绪一般是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正面的情绪包括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满意,愉快,高兴,喜悦,爱慕等情绪体验,相反,那些妨碍人们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和对象,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进而产生不满,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等不快之感),可见情绪具有两极性。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主要是试图去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比较流行的有:詹姆士—兰格理论,坎农—巴德学说,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识—评价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人的神经元

一、詹姆士一兰格理论(外部神经系统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士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我们通常很能直观地看到的情绪和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例如通常的面部表情对情绪的反应,以及悲伤时的心痛感,激动时呼吸急促等),强调了植物神经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缺点是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人具有某种情绪不一定会通过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像常常会说开心的眼泪,或者是文学诗句里会说道“谁又能知道我微笑的后面掩盖着多少的悲伤”。

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二、坎农一巴德学说(中枢神经系统

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之为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

坎农一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例如,某人遇到一只老虎,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处,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是经过体干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到达骨骼肌和内脏,引起生理应激准备状态。二是传至大脑,使某人意识到老虎的出现。这时某人的大脑中可能有两种意识活动:其一,认为老虎是驯养动物,并不可怕。因此,大脑即将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并转而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应激生理状态受到压抑,恢复平衡;其二,认为老虎是可怕的,会伤害到人,大脑对丘脑抑制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并采取行动尽快逃避,于是产生了恐惧情绪,随着逃跑时生理变化的加剧,恐惧情绪体验也加强了。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人脑的情绪中枢丘脑和皮层

三、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大脑皮层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主要有三个主要观点:

第一,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环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教育学之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原理性解释

评估

最后我们会发现情绪的这些理论其实都有在说评定,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是可以作为我们控制日常不好的,忧郁的情绪一个理论基础,我相信在现在这种纷繁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精神压力难以释放,然后情绪容易激动,多变,这些对我们个人方方面面都产生很大影响,但理论或者科学给予了我们情绪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基础支持,因而我们需要这种自我监控,自我发现,调节好每天对人对事的状态,这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