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有趣的育儿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吧!
80后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而作为如今已成功晋级爸爸妈妈的80后,在经历了自己父母当年的教育缺乏,只看成绩不管教育、棍棒教育或者过度溺爱等给自己带来的惨痛的成长经历之后,如今大多都会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孩子在学习如何长大成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爸爸妈妈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能够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作为一个80后家长,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的?
1、首先考虑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80后这一代,在自己小时候接受的多是父母的棍棒教育或者打骂教育,他们深刻的明白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创伤。所以轮到自己当父母时,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
他们怀念自己小时候的顽皮,又心痛那时父母的不理解,因此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
许多80后父母会小心地研究、比对蒙台梭利式、瑞吉欧式、华德福式、森林式等学前教育模式之间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模式更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会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引导教育,他们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更加完整的童年,而不是陷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藩篱中。
2、不再盲目追捧名校
很多孩子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阶段,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大多数人首先会为孩子尽量争取名校,但是如果进不了名校也不会过分苛求,而是秉持一种平常心为孩子择校。
更多的80后父母开始倾向于更加关注学校的各种课程,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真的是为孩子考虑,是否能够让孩子在舒展地享受童真童趣的同时,找到、发展自己的兴趣,而对小学初中化高度警惕。
3、希望孩子为了兴趣学习才艺,而不是攀比或竞争
现在的孩子,即使是只有几岁的小孩,随便拎出来一个,基本上都有那么一项甚至是多项才艺傍身。但是对于80后父母来说,如今已经不再执着于“别人家的孩子”了。
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他们会依循如下的顺序来为孩子选择:首先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然后向一些教育行家请教,再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落定。
在这期间,他们会反复地考量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才能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又该如何从未来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友善引导并小心试错,从而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同时发展出未来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与兴趣,成长为独特而又自信的自己。
4、会虚心学习“育儿经”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80后的父母们大多在努力甄别着各种各样的育儿经。他们总是很小心地选择育儿图书,订阅各种教育类的公众账号,每一篇都勤勉的阅读并深刻反思,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家长。
可能还会花费很大的精力积极参与各种育儿社群,在无数教育细节情境和案例中梳理出一条适合自己和孩子互动的亲子模式。
他们与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听音频,看动画,参观博物或科技场馆,或者亲近大自然,观虫观鸟观花草……他们在尽自己所能,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好父亲或者好母亲。
其实80后的家长以上的行为选择既有对自己成长的反思,更是对时代脉搏的观察,因应时代变化而得出来的观念“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