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心理学实验告诉你:从众到底有多可怕?

读书| 心理学实验告诉你:从众到底有多可怕?

◎郑渝川(书评人)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英)亚当·哈特-戴维斯著 张雨珊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有次接受采访时,宣称自己脸盲,完全分不出自己年轻妻子是否漂亮。此言很快成为走红网络的段子,与另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多次强调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是,创建了一个大企业、拥有了太多财富(因而产生了太多烦心的事)的言论,并列为“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名言。

说到脸盲,这其实是一种疾病。科学家简·E.麦克尼尔和伊丽莎白·K.沃灵顿在1993年进行了一个有名的测试,证明面容失认症(即脸盲)的存在。测试中,被试者可以非常精准的分辨出不同羊羔的微妙差别,却对于差别明显的人脸看不出差异,而且还无法判断人脸反映出的年龄、性别和面部表情。之后,科学界经过持续研究,将面容失认症划分为先天引进及后天引进两种,均属于心理征候。

说到心理学实验,很多人都会想到经由心理学家证实存在的“从众”心理。1956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罗门·E.阿希就进行了从众实验。一位大学生被邀请加入实验,会与其他实则为实验人员组成的一组人,进入测试房间。测试房间中,研究人员会展示画有三条不同长度的黑线的卡片,以及一张画有测试线的独立卡片,告诉被试人员和其他实验人员,需要选出哪条线与测试线长度相同。所有的实验人员会得出相同答案,即后来的人会跟随第一个人回答,无论实际是否对错。这就让被试者感到困惑,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如果坚持正确选择,就要冒着逆反大多数人的风险说出大家是错的。

从众实验进行了几十轮,每轮测试了十多幅卡片,总体结果是,37%的卡片所涉及的回答中,被试者屈从于大多数,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后来,所罗门·E.阿希又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将进入测试房间的人员组成中,调整为被试人员与实验人员比例相近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被试“独立”的可能性更大,更少随波逐流。这项实验非常形象的说明社会从众力量的强大,特别是当坚持正确意见的人沦为极少数的情况下,很难避免承受巨大的选择压力。

从众行为不但可能导致对于正确意见形成压制,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进行了著名的“电击实验”,证明哪怕是公认的好人,也有可能因从众而陷入平庸之恶,配合执行错误的要求,包括虐待他人甚至实施更为严酷的行为。

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100多年来,心理学家进行过无数次心理学实验,这其中一些典型的实验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机制的认知了解。英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亚当·哈特-戴维斯梳理出50个丰富和深化了心理学研究,对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心理学实验,用通俗易懂并且风趣诙谐的语言撰写成篇,将之编撰为《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一书。这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心理学发展脉络,特别是其中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的得出,有益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激发对于科学实验和心理科学的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