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基本靠“吼”,而且“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很严重;

然而现在盛行的快乐教育和我们固有的传统教育似乎聊不到一块去;

甚至有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更不行。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有两家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几乎一样都是“打”;

其中一家的孩子,很调皮,经常惹事,所以挨打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但是非但不起作用;

这孩子反而变本加厉,挨打的时候一动不动,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恶狠狠的看着他的父亲;

最后这个孩子由于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打架斗殴被送进了少管所!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还有一家孩子呢,也是很调皮,所以回家也经常挨揍,但是每揍完一回,孩子都有些进步;

最终这孩子考入他们那地方的重点高中,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

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

第二,及时原则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

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

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第三,隐蔽原则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

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

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第四,教育原则

两家教育孩子方式都是打,一家进了少管所,另一家却考上清华!

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

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

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

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