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临死为何要除掉李逵?他们之间,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文:井蛙(作者原创授权)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说人是具有两面性的,即人既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直白一点就是说人有社会意义上人的一面,又有自然意义上动物本能的一面。这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表”,就是人的社会性,另外一个字是“里”,就是人的自然性(动物性)。

大家都知道,要说李逵,《水浒》中有一个人是永远也绕不过去的,这个人就是宋江。把宋江的性格特征分析清楚了,李逵的性格特征,以及为什么他被赋予这样的性格特征,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宋江的“表”是什么?很明显,一是忠,二是孝,三是义,这也是宋江一直在标榜的。宋江的“里”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对照他的“表”来说明了。

篇幅有限,宋江的“孝”和“义”这里就不说了,咱们只说说宋江的“忠”:

一部《忠义水浒传》,忠义是主题,这个“忠”就是宋江定的调子,梁山之上高举“忠”字大旗,高奏“忠”旋律之歌,“反贪官不反朝廷”,是宋江当了一把手后定下的战略方针。

宋江的骨子里真的是忠吗?

宋江原是郓城县一押司,晁盖劫生辰纲风声走露,官府要捉拿他们,宋江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第一时长通风报信,而且为了让晁盖他们有时长逃跑,宋江还向知县建议晚上去捉,为晁盖他们争取了逃跑时长。

宋江临死为何要除掉李逵?他们之间,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作为押司,从职业道德来讲宋江应该秉公执法,而不是徇私枉法,更不应该向罪犯通风报信,但是他却这么做了。

身还在朝廷内,私放嫌犯,能说宋江忠于宋王朝吗?

再说招安一事,宋江表面上是一直主张招安的,而且是坚定不移地带着弟兄向奔向招安大道的,但是在《水浒传》中,最先提出招安的却并不是宋江,而是武松。《水浒传》第31回,宋江、武松二人在孔太公庄上相见,宋江问武松日后打算,邀请同去花荣处小聚。武松担心连累众位哥哥,坚决要去二龙山落草,当时他说:“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为什么提出受招安呢,我想当时他可能是随口而语,也可能是出自真心。因为在宋代,犯罪后受招安也是“公认”的步入官方体系内的途径,宋代庄季裕在其《鸡肋编》中记载:“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所以,无论是宋江、还是武松,当时提出招安一事也不算是什么创新。

那么,宋江内心是真想受招安吗?

宋江曾在江州浔阳楼“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题过两首诗词,前一首是《西江月》(咱们下篇说),题第二首诗时,“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酒后才能吐真言,“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的内心到底是忠还是想反呢?

他内心是反的,只是他不敢讲,也不能讲。

宋江临死为何要除掉李逵?他们之间,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但是,宋江不敢讲也不能讲的,却被他视为己出、被读者视为宋江家奴的李逵讲了出来!

且看:

梁山好汉攻打无为军,活剐了黄文炳后,宋江有意无意提起“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京师童谣,此时,“李逵跳将起来道:‘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

宋江此时说童谣,当然是话中有话,意味无穷,李逵趁坡下驴说要打到东京去,宋江没有反对,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李逵挑明了“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这句话为以后宋江在梁山的地位定了调,至于是不是要反,什么时候反,并不重要,关键看能不能反。所以戴宗喝斥李逵,宋江对李逵却一点批评之语都没有——因为李逵说出了宋江的心声。

《水浒传》中,李逵造反的话语很多,比如:“你家皇帝姓宋,俺家哥哥也姓宋,偏他作得了皇帝,俺家哥哥也做得!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俺哥哥就做个大宋皇帝,俺就做个小宋皇帝。”“俺铁牛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杀官造反的事。大哥若要造反,铁牛便头一个冲进那东京城内,把那鸟皇帝老儿捉来砍了头下酒喝!然后大哥便做了皇帝,俺铁牛好歹也能做个威武大将军!”等等。施老先生让李逵说出这样的话,表面是表现李逵可爱、直率、鲁莽,但是,细细地品一下,也可以说李逵是替宋江在说话,当了宋江发言人。

所以,李逵说这些混话,宋江真心是不会责怪他的。

那么,想反的宋江为什么一直没有反呢?

宋江临死为何要除掉李逵?他们之间,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一是历史上的宋江最后确实是受招安了,施老先生只能尊重史实,没法搞剧情大反转,所以也只能写他的“忠”;

二是施老先生写《水浒传》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定鼎天下,他要写宋江的反,估计书不仅不能传之于世,而且脑袋还会落地;

三是作为《水浒传》最大的主角儿,宋江时时刻刻表现出的都是“忠”,为什么几乎没有读者喜欢他呢?这也是施老先生的高明之处:我表面上写你“忠”,写你“义”,实际上未必是真想把你写得忠、写得义,忠与不忠,义与不义,读者自己去体会。

关于宋江到底忠与否,施耐庵留下了很多伏笔,最重要一处是宋江临死前与李逵的一段对话:

“将至半酣,宋江便道:‘贤弟不知,我听得朝廷差人药酒来,赐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宋江一直非常明白,梁山兵强马壮之时,他想造反也未必能够成功,所以此时“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当然更是没法反了。不仅不能反,而且这个表面的“忠”还要装下去,所以他要死了,也一定要把时时刻刻替自己说“心里话”的李逵一并带走!

施耐庵之所以把李逵写成这样,就是想通过李逵来表现宋江心中的鬼。

所以李逵最后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宋江部下的小鬼很多,为什么在临死之前他只把李逵“收走”呢?很明显,李逵不仅是宋江部下的一个小鬼,而且是宋江心中的那个小鬼!

一言以蔽之,李逵就是宋江的心魔!

关注微信公众号“白马晋一”,更多西游、三国等四大名著犀利趣味原创解读

返回顶部